11 葡萄沟
《葡萄沟》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等,文章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从初夏到秋天葡萄沟出产的各种水果,最后落在“最喜爱的葡萄”上,突出本文叙述的中心,自然引出下文。
第2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第一句讲葡萄的生长环境;第二句讲葡萄枝叶茂盛;第三句讲成熟后的葡萄五光十色;第四句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前三句按照从种到收的时间顺序,描写了葡萄沟美丽的景象;用比喻形象描写葡萄枝叶的茂盛;列举不同的颜色,表现葡萄品种多样。第四句点出这里不仅景色美,人也美。
第3自然段主要讲怎么制作葡萄干。第一句承接第2自然段,转入对葡萄干加工制作的说明。第二句讲晾房修建的位置、样子。第三句讲葡萄干的制作原理。第四句讲葡萄干的特点及有名的原因。
第4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课文有两幅插图和课文的第2、3自然段相对应。第一幅插图是人们喜获丰收的景象;第二幅插图是维吾尔族老乡在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热情地招待客人,对应“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一句。
1.会认“沟、产”等生字,会写“份、坡”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好、干、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4.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5.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1.生字教学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确定识字方式可根据生字本身的特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基础。不同的识字方法有不同的作用,“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侧重识记字形;“联系生活识字”有利于理解字义,便于学生正确用字组词;“编字谜、猜字谜识字”,可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本课生字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引导识记。“沟”可以使用揭示课题识字;“产、收”可借助课文插图来识记;“够”可通过编字谜、猜字谜识字;“份、钉、好、城、枝、留、味”等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钉子”“树枝”“城市”“味道”。
2.阅读教学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内容容易理解,不要做过多琐碎的分析讲解,要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读书。可引导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展开读书活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通过读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可通过集体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看看这三个地名之间的关系。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读这篇课文,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们的热爱。
3.表达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要鼓励学生积累运用。
1.多媒体课件,与葡萄沟有关的资料和歌谣。
2.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再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沟、产”等生字,会写“份、坡、枝、起”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列举葡萄沟盛产水果的。
3.通过读课文,初步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板块一 猜谜引路,激趣揭题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打一种水果——葡萄)
2.谈话:你们爱吃葡萄吗?香甜的葡萄是多么诱人啊,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地方就是——葡萄沟(教师板书:葡萄沟)。
3.指导认识“沟”。
用“加一加组字法”记一记“沟”的字形,“氵+勾=沟”。
再用“沟”字组词:水沟、山沟、河沟、葡萄沟。
4.视频展示。接下来让我们先跟着录像一起踏上新疆葡萄沟的旅程吧。视频内容包括:(1)秋天,葡萄成熟了;(2)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子摘收葡萄;(3)人们把收下了的葡萄送到晾房里晾制葡萄干;(4)维吾尔族老乡用葡萄招待客人。
5.出示中国行政分布图,让学生找一找新疆吐鲁番的位置。
6.导入:那诱人的葡萄就在那,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看看葡萄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长句。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尝试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决。
(3)边读边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3.教师检查朗读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及词语,开火车读。
沟(山沟)(水沟) 产(产生)(产品)
份(月份)(年份) 枝(枝叶)(树枝)
搭(搭配)(搭档) 淡(淡然)(淡定)
好(好客)(喜好) 够(足够)(够好)
收(丰收)(收拾) 城(城市)(城里)
市(市民)(市长) 干(葡萄干)
留(留下)(去留) 钉(钉子)(图钉)
利(利益)(利用) 分(分外)(水分)
味(味道)(气味)
4.读准多音字:好、干、分,并学会组词。
5.指导会写的字。
(1)利用生字结构,对需要书写的生字进行分类:
①左窄右宽的字:份、坡、枝、收、城
②左宽右窄的字:利
③上窄下宽的字:客
④上宽下窄的字:市
⑤其他:起、老
(2)指导学生书写,并对易错的地方进行提示。
份:注意与多音字“分”的区别。
收:注意第一笔是竖提。
(3)学生观察、描红、临写,教师评价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板块三 熟读课文,了解葡萄沟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小组内,学生用自己的话互相介绍葡萄沟。
3.听读课文,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
(2)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3)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
4.交流反馈:读了课文,葡萄沟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来回答呢?(学生交流,教师引出文本句子并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5.多种形式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2)指名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课文。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积累和运用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板块一 复习导入,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学生认读。
葡萄沟 出产 月份 枝叶 搭起 淡绿 热情好客 吃个够 收获 城市 葡萄干 留下 钉子 利用 水分 味道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3.讨论:孩子们,上节课我门一起初步学习了《葡萄沟》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你们再来回忆一下,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葡萄沟有很多水果。
预设2:葡萄沟不仅葡萄多,景色也很美。
小结:老师——葡萄沟有这么多特点,谁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夸夸它。
学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板块二 品读感知,葡萄沟之好
1.讲读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教师指名回答: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3)提问: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众多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然后课件出示水果图及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最”字,体会对葡萄的喜爱,指导读出喜爱的感情。
(4)教师引读第二句,(引读表示月份的词)让学生说说这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时间)这句话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图文对照,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喜爱葡萄沟的葡萄?(葡萄长得好)
句段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①这句话讲了葡萄的什么?(枝叶茂密)这句话说明葡萄怎么样?(种得多)
②同学们,老师查过资料,葡萄沟的气味很高,如果在炎热的夏天走进这绿色的凉棚有什么感受呢?(凉快、凉爽)
③读一读该句段,将“凉棚”读出清凉的感觉。
句段2: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联系上文“五光十色”的意思。
②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树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并思考这么多个颜色用什么词语可以概括。(五光十色)
③除了用“五光十色”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④思考这些词语能和“五光十色”换吗?
不能换,因为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色多而美,更写出了颜色有光亮,更美。因为在阳光照耀下葡萄闪闪发亮,光彩夺目,格外美。
⑤教师实物演示“一大串一大串”,同时指导学生悟出其意思是指葡萄多。
⑥范读、齐读,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的语气。
葡萄种得多,长得好,颜色美,难怪人们最喜爱葡萄,要读出这种喜爱的语气。
⑦这一段的第一句讲了什么?(指名读)读后指名回答。(葡萄种植的地方)
(2)请同学查看课本插图,这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客人,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都画了什么?
在茂密的葡萄架下游客们和维吾尔族老乡正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有的水果到摆不下了还放在地上。
①从这幅图中你觉得维吾尔族老乡怎么样?(热情好客,人好)
②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最后一句)。课文中哪些词语讲出了那里人好?(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
(3)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先讲葡萄种植的地方,接着讲葡萄的枝叶成长情况、果实成熟的情况。最后讲老乡会拿最甜的果实招待客人,叙述有条理,讲出了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人更好。
3.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数一数这段共有几句话?
(2)明白这段话主要讲的是葡萄沟是怎么样制成的。
(3)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制作?(晾房)
(4)提问:晾房在哪里?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资料补充:从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他们便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自然条件,只有我们中国的吐鲁番才能制作出这么好的葡萄干。听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在心中产生一种自豪感啊?让我们带着这自豪感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遍。
5.听了这么多,葡萄沟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填一填。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葡萄沟常年盛产水果。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葡萄沟的葡萄( )。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葡萄沟的老乡( )。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葡萄沟的葡萄干( )。
板块三 实践活动,赞美葡萄沟
1.出示本课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
葡萄沟
2.总结全文: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些方面?(盛产水果、风景美丽、老乡热情)
3.你还知道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4.拓展:小组合作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完成对应训练。
1.理念为统帅,读悟结合,达到教学目标。这节课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努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要注重读的重要性,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去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产生感悟,在读中激发情感,达到教学目标。
2.巧用多媒体,营造意境,突破教学重点。要巧用多媒体,展现吐鲁番鲜美的瓜果,葡萄丰收的喜悦场面和阴房中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把静态图文变成动态画面,帮助学生较快突破重点,理解难点,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拨动学生的“情弦”,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