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和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本单元习作的要求是“围绕中心意思写”,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确定中心,写一篇习作。旨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的习作能力。本次习作是在精读课文领悟写法并借助“交流平台”梳理写法,通过“初试身手”初步练习选材的基础上,对本单元习作任务的具体落实。
两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虽然题材不同,但都紧紧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了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相较于前两篇精读课文,例文浅显易懂,更有利于学习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写作方法。《爸爸的计划》叙述了身为计划科科长的“爸爸”特别擅长订计划。第一段罗列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突显他爱订计划的特点;第二段选取早晚开关气窗和按时作息两个小事例进一步点出他“执行计划一丝不苟”的特点。这两段都是先有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选用材料表达。第三段开始,具体写爸爸给我制订暑假计划这一事例。文中抓住爸爸的神态、语言进行描写,生动表现了他爱订计划、严格执行计划的特点。教材旁边提示的两略一详的三个事例,突显的都是“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首先是一般性的罗列,接着是选取典型事例描写,最后是选一个重点事例具体写。例文为“怎样围绕中心选取不同事例”以及“怎样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提供了典型范例。课后练习从写法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短文是怎么围绕“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写爸爸的。《小站》一文围绕小站“小而精心”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描写。从小站整体印象、月台前、月台中间与两头、小站工作方式以及小站全貌等方面,突出小站的“小”。最后笔锋一转,通过与周围景色对比,点出小站虽小,却设计精心,带给旅客温暖的春意。教材旁批以提问的形式,先让学生寻找文章从哪些方面具体写了小站的“小”,再思考短文结尾不再写“小”的表达方法和表达作用。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思考例文是如何一步一步表达中心意思的,引导学生关注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小站》中心明确,为学生学习通过描述事物的不同方面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法提供了范例。插图依照例文描述,真实还原了小站的布局、风貌,有利于学生图文对照,感受小站的“小而精心”。
习作主要分为习作要求和图片素材两部分。教材的习作要求部分提示了学生完成习作的思路:一是选定汉字,确立中心意思,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二是写之前借助拟的提纲来判断所选材料是否能够体现出中心意思,写完后与同学交流,合作修改,进一步落实本单元写作要求。图片素材部分,教材提供了12个汉字,但写作时不仅限于这12个字,可以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其他的字。
1.通过阅读《爸爸的计划》,借助旁批懂得作者是怎样紧紧围绕“爸爸爱定计划”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通过阅读《小站》,明确《小站》的中心意思,懂得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3.在习作实践中利用编提纲、学选材、分详略等方法,学会围绕中心意思有序表达。
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在习作实践中利用编提纲、学选材、分详略等方法,学会围绕中心意思有序表达。
1.表达运用
学习习作单元,要学会结合习作例文中的旁批和课后题指导学生表达,引导学生自主、有选择地学习。比如《爸爸的计划》一文旁批提示了本篇课文是按照“围绕中心选取不同事例”以及“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的方法来组织架构的。阅读此文,要重点学习本文通过不同角度的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不宜精讲,要多站在例文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角度进行迁移阅读。阅读《小站》,要结合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思考例文是如何一步一步表达中心意思的,引导学生关注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要重点学习本文“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按序叙述,体会作者以小见大,抓“小”镜头集中表现小站虽“小”却“有序温馨”这个中心的表达方式。以例文为支架,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学会表达”的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或不同角度选择典型事例表达中心;要注意按顺序组织材料。
2.创建写作思路图
写作思路图是一种将写作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本次习作指导的重心在于围绕中心选材和表达,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筛选事例,能有条理地列出写作提纲。扣住“题目”“中心意思”“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等关键词句,以图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思路一目了然。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例文读通顺。想一想:这两篇习作例文的中心意思分别是什么?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围绕感受最深的汉字,搜集、整理材料,领会文化内涵。
2.通过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来写。
3.能选择汉字,确立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完成提纲。
板块一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句话,引导学生选一个汉字来表达这句话的中心意思。
无数个分不清是白天还是夜晚的日子,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天从街头走到巷尾,不停地找啊找,就是为了能找到丢失的小黄狗。
甜 乐 泪 暖 梅 望
进 妙 变 忙 寻 让
2.学生回答。(“寻”字)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字,同桌相互说说想到了什么,或又回忆起哪些经历过的事情。
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些让人产生回忆的汉字,加上我们的联系与想象,再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或者想象的故事,一定会更加让人难忘吧!
板块二 确立中心,相互启发
1.体会汉字,引导回顾。
(1)观察这些汉字,体会它们的内涵。
甜 乐 泪 暖 梅 望
进 妙 变 忙 寻 让
(2)学生回答。
“甜”既可以表示甜味,又可以表示甜蜜。
“望”既可以表示动作,也可以表示愿望。
“迷”既可以表示喜爱,也可以表示困惑。
“泪”除了伤心的泪,也有成功的泪、幸福的泪。
“变”可以让生活更好,“变”可以带来不同的心情。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汉字,围绕这个汉字回顾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也可由此展开想象,明确自己的思维导图。
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汉字→想象中的故事
2.明确中心,列好提纲。
(1)课件出示要求,引导学生确立中心。
①选择一个字,并能用一句话表达出中心思想。
②用思维导图列出每段想表达的内容以及详略安排。
③对于准备重点写的部分,可以先列几个细节或自己的心理活动。
(2)围绕这个中心,学生进行独立选材。
3.同桌交流。个人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看看所选素材能否体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推荐同学集体交流。
板块三 例文引路,推敲表达
1.初读例文,确立中心。
(1)过渡:刚刚同学们已经围绕中心意思将提纲和详略初步确立了,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写作中“围绕中心意思写”呢?接下来,请自读两篇习作例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深入表达的。
①《爸爸的计划》一文,围绕爸爸爱订计划选取了哪些方面来写?
②《小站》一文,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小站的“小”?
③《小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学生回答。
①三个方面:爸爸爱给家人订计划;自己执行计划“一丝不苟”;给“我”订暑假计划。
②作者从停车时间短、建筑少、来往人员少、设备简陋等方面突出了小站的“小”。
③小站虽“小”,却体现了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能给旅客带来温暖春意。
2.再读例文,确定重点。
(1)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选材,判断自己是否围绕中心意思写。在选好材料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意思确定重点材料。再次快速读习作例文,思考问题。
①说说在《爸爸的计划》一文中,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作者是怎样安排的详略。
②《小站》最后两个自然段没有再写小站的“小”,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③《小站》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表达出中心意思的?
(2)学生讨论。
①简单写了家人们的计划,以及爸爸严格执行家务计划和就寝时间计划,详细写了爸爸给“我”制定暑期计划。
②《小站》最后两个自然段虽然没有再写小站的“小”,但写出了小站虽“小”,却设计精心,能给旅客带来温暖的春意。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中心的作用。
③先写小站的“小”,接着写小站设计精心,最后写小站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3.通过这两篇例文,引导学生明白:事例可以罗列,但最能体现中心意思的内容要写详细、写具体。
4.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提纲,思考哪些材料最能体现中心意思,标注出重点材料,完善重点内容。
5.写好提纲后,同桌互相交流,评议: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板块四 课文回顾,领悟写法
1.引导学生以本单元课文或习作课文为例,说说围绕中心意思写应当注意哪两点。
2.同桌回顾交流。
3.师出示课件并小结:首先要注意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这样可以使意思表达得更充分。其次要注意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课后小练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学生从教材上选择一个汉字,以它为中心,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和长处,增强写作自信,激发作文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借鉴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
3.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板块一 复习旧知,进入课堂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围绕中心意思写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注重选取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二是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课下同学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你们的作品。
板块二 尝试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自改习作。
(1)通读作文,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
(2)再读作文,引导学生对照“是否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2.同桌或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
3.片段展评,集体修改。
(1)第一轮评议:中心意思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并做到了从不同方面写。教师出示评议要点。
①讨论片段内容是否围绕选定的汉字拟出一个中心意思,不明确的再进一步提炼和概括。
②讨论片段中选择的材料是不是都和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不够突出中心的选材重新更换或修改。
③讨论事例是否做到了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2)第二轮评议:是否体现详略。
①片段中的内容是否注意了详略安排。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或一笔带过。
②讨论片段中是否有人物心理、语言、景物等细节描写,细节是否能突出中心,体现真实的情感。
4.课堂交流。
(1)引导学生将个人修改和集体修改相结合,将习作进行完善。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让学生将作品拿到多媒体展台上,说说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3)指导评价,班级评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
板块三 范文赏析,交流学习
甜
生活就像是一个百味瓶,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我们品味了生活中的苦,更要时刻咀嚼生活中的甜。
老师的表扬是甜的。上个星期五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一走进教室就笑着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咱们班有同学写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啦!”“哗”的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这可是件大事啊,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那一定很厉害。“恭喜李琳同学,文章写得很好,老师为你感到很开心,大家也要多向李琳同学学习。”听到老师的表扬,我的心一下子跳得很快:我的文章居然发表了!望着老师和蔼的笑脸,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能为父母分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是甜的。在妈妈收拾碗筷时,我会帮忙端菜碟;在妈妈晾衣服时,我会帮忙拿晾衣架;在爸爸下班回到家时,我会帮爸爸找好拖鞋;在爸爸感到劳累时,我会给爸爸捶背。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看着他们的笑脸,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同学的关心是甜的。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身体不舒服,但是因为快到期末考试了,不能落下学习,所以我还是坚持在学校上课。上完第三节课,我就感觉很难受,身上也没力气,只好趴在桌上。这时,我的同桌蒋楠发现了,她轻声问我:“李琳,你怎么啦?难受得厉害吗?”我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哧拉!”只听见椅子在地上滑动的声响,蒋楠已经跑老远了。“李琳,喝点热水吧,我刚给你打的,还晾了一会儿,这下不烫嘴了。”过了一会儿,蒋楠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我撑着身子坐起来,接过了那杯温水,喝了一口,好像没那么难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甜甜的暖流。
生活中有苦,但更多的是化不开的甜。甜有时候藏在老师的表扬里,有时候藏在父母的笑脸上,有时候藏在同学的关心里。只要我们用心去品,一定会尝到生活的甘甜。
1.学生欣赏佳作,评价交流。
2.教师梳理学生的发言,并进行归纳总结。相机出示课件。
(1)结构层次清晰,围绕“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诠释。
(2)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关心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详写,帮父母分担则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表现来略写。
(3)首尾相呼应,中心明确,使习作浑然一体。
3.小结: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许有些汉字还能让你想起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给你独特的感受。例如“盼”:从目从分→眼睛黑白分明→直勾勾地看,眼巴巴地看→内心的渴望,从字面上,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心里的急切渴望,而课文也用有趣的情节、丰富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汉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深刻的含义,相信你也能用自己的文笔,运用学到的方法,向大家展现汉字背后的深意。
板块四 课后拓展,提升兴趣
1.将优秀习作贴至班级墙上的“作文专栏”。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校报投稿。
3.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优秀习作集。
1.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两篇例文的赏析,以学生自己完成为主,教师基本上以点拨指导为辅,较好地贯彻高效课堂的理念。
2.注重读写结合。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运用到写作中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次习作要求学生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出发,确定中心意思,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本次作文指导,应始终扣住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而展开,并始终将范读例文与写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