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2课时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2课时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9 12:2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训练要素是: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要求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抓住景物特点,写清楚推荐理由。
本课以活动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回顾自身经历,结合课文提示语,明确那些给自己留下过快乐、难忘等记忆的地方是好地方。在推荐时,叙述清楚名字以及地理位置,阐述推荐理由,并充分说明理由。
教材首先通过导语和插图,让学生明确“好地方”的选择范围:可以是某个景点,可以是某个娱乐场所,可以是某个学习场所。省略号更是表示了还有更多地方可以选择,学生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交流和分享。
接着,教材给出三个问题,揭示习作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推荐的是什么地方、在哪里、特别之处是什么。本次习作要求把推荐理由写清楚,这也是此次写作重点。教材以推荐小镇为例,给出不同角度让学生来写理由进行推荐。“这个古镇很美”,从景色角度进行推荐;“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从风俗角度进行推荐;“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从美食角度进行推荐。每一个推荐理由后面,用省略号给学生留下发挥空间,让学生自行把理由补充清楚、完整。
然后,教材则对习作的修改进行了提示。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通读修改,树立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提示学生应紧扣“是否介绍清楚”和“推荐理由是否充分”这两点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引导学生从别人的建议中找到习作的问题,进行修改。
教材最后一部分给出活动建议,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意在通过习作的展示和评选,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信息,体现除了习作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表达中体会到快乐。
1.学习先概述后分述的方法,写清楚推荐理由。
2.迁移本单元课文写法,抓住“好地方”的特点,将推荐理由写充分。
3.创设“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活动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需要抓住“好地方”的特点,把推荐理由从“讲清楚”到“讲充分”,将推荐理由从框架变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1.组织活动,打开思路
开展以“最受欢迎的好地方”为主题的推荐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某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唤醒学生对某地的难忘回忆,从而打开习作思路。在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将主题拆分成较小的具体问题,如“推荐一个旅游景点”“推荐一个可以吃美食的好地方”“推荐一个可以学习的好地方”“推荐一个好玩的地方”,通过明确提出切入角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示,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发散思维,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或者再补充一些图片,让“好地方”的形象更加具体,从而明确自己要推荐的地方。而在指导如何阐述时,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三个问题:①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②这个地方在哪里?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同时将这三个问题转换为一个固定的句式:“我推荐的地方是________,这个地方在________,它________。”为学生搭建一个支架,让学生更好上手。再通过小组练习和全班展示,学生评价和老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停的练习和互相的评价的方式掌握推荐的方法和技巧。
2.借助例文,构思推荐理由
首先,结合教材上“推荐一个古镇”的示例,分析这三条理由的推荐角度,了解常见的推荐角度,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古镇还有什么特色,或自己还想要了解古镇的什么,丰富推荐的角度。其次,还可以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了解把推荐理由说得具体和充分的方法。如《观潮》中的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走月亮》和《现代诗二首》中的把景物描写生动、形象;《繁星》一课中的用想象描绘画面,丰富感受。同时结合该写作题目的优秀范文,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手法等角度,指导写作,引导学生将这些写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仿写提纲,明晰思路
教材提供了“推荐一个古镇”的提纲,列举了三条推荐古镇的理由——风景、生活、美食。在教学中,可以以这个提纲为示例,让学生列出通过前面活动了解到的推荐的角度,了解每一个段落先概述后分述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列出提纲,从而借助提纲将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写得有条理,让习作的脉络更清晰。
教材给出的“推荐一个古镇”的提纲,分别从古镇的风景、生活、美食三方面给出了推荐理由,三条理由具有先概述后分述的结构特点。借助提纲这样的特点,可以将推荐理由写得更充分、更有条理,使得习作脉络更清晰。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篇习作从构思到成形的成就感,减轻学生对于写作的畏难情绪。
1.搜集风景优美的图片和例文片段。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开展推荐会,激发习作兴趣,打开写作思路。
2.联系课文,抓住“好地方”的特点,掌握将推荐理由写清楚和写充分的方法。
板块一 情境导入,激发思维
1.展示风景优美的地方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2.抓住学生表达出的对这些风景的情感体验,谈话导入:无论是边陲小镇,还是城市街景,游乐园还是小书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为的“好地方”。这些地方或让我们赏心悦目,或让我们兴奋不已,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你还记得曾经让你产生这些情感的地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向大家推荐一下你心中这样的“好地方”。
3.组织学生交流对“好地方”的理解,首先提示学生,“好地方”带给人的应该是难忘的体验,比如说兴奋、愉悦,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打开思路。明确自己喜欢的地方都可以叫“好地方”,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好地方,打开习作思路。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说出一段简短的推荐语,并且可以作为习作的开头。
3.过渡:既然我们这次分享的是心中的“好地方”,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算得上是好地方呢?
4.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古镇的推荐理由,分析这三条理由的推荐角度,这三个理由是否充分,是否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如,这个古镇哪个地方美,具体美在哪里,这样才能产生“这个古镇很美”的印象。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汇总板书。
6.出示教材上关于古镇推荐的示例,总结示例中给出的推荐角度。
风景优美 风土人情 美食特色
板块二 开展活动,打开思路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去过的地方,或者是自己向往的地方,结合对“好地方”的理解,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推荐的地方。接下来需要明确推荐时要讲哪些内容:①什么地方?②这个地方在哪?③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上台推荐。
2.请两位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想要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的理由。作为引导,可以给出固定句式:“我推荐的地方是________,这个地方在________,它________。”
3.根据学生关于推荐理由的说明,其他学生对该地方的推荐理由进行补充,教师从推荐的要点是否齐全、推荐是否充分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完善。
4.对学生发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明确推荐的要点。
推荐的要点:
(1)你推荐的是什么好地方?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推荐的注意事项:
(1)介绍清楚。
(2)理由充分。
5.小组合作。结合总结的推荐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小组内进行推荐,互相补充完善。
6.全班展示。
(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推荐自己心中的好地方。
(2)其他学生结合推荐要点和推荐的注意事项进行评价,教师引导。
(3)全班讨论这位同学的推荐理由是否充分具体并且吸引人,通过这种讨论最后在全班选出最受欢迎的地方。
7.让学生根据交流后的情况对自己的推荐内容进行修改,由此形成习作的大纲。
板块三 明晰要点,知晓写法
1.过渡:在刚刚的交流活动中,我们简单地说了自己认为的好地方的推荐理由,但是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描述,别人会向往吗?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介绍,才能够吸引其他人呢?本单元的课文描写的都是自然之美,相信这些风景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心生向往。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去看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吧!
2.学习《观潮》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学习《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如何将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学会用自己的想象描绘画面。学习这些写法,都能够帮助学生将推荐理由写的充分具体。将理由从“讲清楚”到“讲充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这几篇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
3.根据本单元课文对景物的描写,进行写法探讨。让学生找到相关的语段,引导学生去探讨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4.师生总结作者描述的方法。
《观潮》中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情形,前后连贯,行文清晰。
《走月亮》《现代诗二首》中的画面生动而美丽,想象力丰富。
《繁星》则是面对繁星满天作者想象到的画面,阐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5.结合活动中推荐的时间和对课文中描述方法的总结,指导写作的方法。
对理由的阐述,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适当发挥想象力,让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更生动。这可以使推荐理由更充分,更具吸引力。
第二课时
1.例文引路,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掌握习作脉络。
2.完成习作,同学之间互相点评,完善习作,将推荐理由进行补充。在综合点评之下,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好地方”。
板块一 例文引路,自主习作
例文见《教材1+1》对应的“范文点评”。
1.例文学习,明确写法。
(1)出示例文,学生阅读例文,说说读了例文之后的感受。借助例文,帮助学生构建推荐理由。
(2)学习结构安排。
①让学生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和归纳。
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并总结。
第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和对三亚的总体印象。(点明了推荐的地方和原因)
第2自然段:介绍三亚大东海的风景。
第3自然段:介绍三亚西岛的风景。
第4自然段:概括三亚美在哪里,抒发自己的感叹。
③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段落的大意来明确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3)回顾写景顺序。
①引导学生抓住第2、3自然段中的“这就是大东海”“西岛”这两个关键词,明确例文在描写景点的时候采用了地点转换的顺序。
②引导学生对写景顺序进行回顾。
③让学生回到例文中,看看例文是否还运用了其他顺序。
④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第2自然段中的“早晨”“中午”“六七点钟”这几个时间词,了解作者在本文叙述中还采用了时间顺序。
⑤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作的顺序。
⑥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
方位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由前到后……
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时间顺序:四季、一天之内、景物的形成过程……
(4)学习写作手法。
①学生再读例文,找出本文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并思考其作用。
②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对相应的写作手法进行指导说明。
比喻的修辞手法
句子1:洁白的浪花翻腾起来,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奔驰在海面上,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哗的声音。(写出了海浪之大)
句子2:远处点点白帆像坠落银河的星星。(写出了大海的宁静)
拟人的修辞手法
海面上泛着耀眼的金光,好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让大海更生动形象,写出了“我”对大海的喜爱)
排比的修辞手法
那里的海滩上有不同的形状、不同颜色的捡不完的美丽贝壳。有扇形的,有半圆的,还有带条纹的彩色贝壳。(写出了贝壳形状之多)
③出示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了解本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2.完善大纲,自主写作。
(1)结合例文,对第一课时中形成的内容大纲进行完善。
(2)出示本单元作文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在例文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写作的思路。
(3)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二 交流修改,展示评价
1.出示本单元习作的要求和作文评价的标准。
习作要求:
(1)介绍清楚
(2)理由充分
(3)行文时还应关注格式:每段开头空两格。
作文评价标准:
1.用语准确,语句通顺。
2.表达符合逻辑,层次清晰,无病句。
3.符合写作主题,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2.学生分享习作,其他学生结合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并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说明。
3.学生根据评价意见,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同样的问题进行修改。
4.学生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根据情况适时指导。例如学生对地点的介绍模糊,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地标性建筑说明这个地方的位置。如推荐理由不够充分,则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修改习作,写出这个地方的特色。以“推荐理由是否充分具体”为标准组织学生自读自改,让学生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逐渐完善自己的习作,同时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完成作文后,我们可以把作文分享给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
  1.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举的实例尽量贴合学生实际,例如展示的风景图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地方,如学校、游乐园,让学生迅速找到情感共鸣,同时也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从而打开学生的行文思路,掌握习作方法。
2.围绕中心推荐好地方作为本节作文课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地点”,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这一点学生不难掌握。难点在于如何围绕中心,进行有条理的推荐,此处学生容易被教材中提供的古镇例子限制思维,例文中给出的三个方面的理由会使学生认为只能从一个地方的三个方面进行推荐。这里可以提醒学生抓住某一个点,进行重点推荐。例如,好地方的美景是最突出,这是最为吸引人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美景这个特点,有层次的介绍美在何处。可以是山美、水美、树美并列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观察顺序,例如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等。这是本课时的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有充分的预设,以免学生思路被限制。
3.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过后,可以利用小组为单位,先小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发展思维,解决一些基础的问题。然后再师生交流,完成思路图。若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可以消除学生思路混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