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由此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这篇科普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全文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课文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通过飞机夜间飞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如何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部分是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证明了蝙蝠在夜间飞行是通过嘴和耳朵配合进行探路的。第三部分为8自然段,科学家通过蝙蝠夜间飞行受到启示,利用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
本课利用简练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为读者揭开“夜间飞行的秘密”,激发读者好奇心,逐步揭示了蝙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三次实验的详略阐述,让读者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依靠的是自身发出的超声波,科学家由此发明了雷达。飞机依靠雷达,在夜间实现了安全航行。课文容易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仿生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自身周围的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作者摒弃了说明文生硬、沉闷的语言风格,使用一系列“还、而且、即使、难道”等关联词使文本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显得生动有趣。这篇文章作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之作,被选入阅读策略单元中,使文本的教学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承担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的教学任务。
1.通过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蝙、蝠、”等生字,会写“蚊、即”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系”。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练、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3.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的学习策略,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一边读一边对文本提出问题。
4.把握课文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学会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全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2.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1.字词教学
可在阅读中采用随文识记的方法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系”。在教学多音字“系”时,可联系它的另一个读音“xì”进行对比识记。通过查字典,让学生明白“系”在什么情况下读“jì”,再通过出示“系”的词语让学生认识,巩固识记。
“铛、蝇、荧、屏”是后鼻音,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准确发音。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驾、驶”两个字中“马”的不同写法。写“系”时,要指导学生落好第一笔,和其他位置的撇相比,“系”的第一笔起笔较平。
词语教学时,可通过随文认读进行理解记忆。如“雷达”一词可以借助课题认读,再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横七竖八”可结合相关语句,想象绳子在整个屋子中交叉着的样子。
2.阅读教学
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具有准确、简练的特点。在阅读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发现表达上的特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向提问,在阅读实践中学习提问。可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展示问题清单,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思维聚合能力。教师可筛选出一些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如,学生可能会提出“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第七自然段,抓住“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等语句,明白超声波帮助蝙蝠在夜间躲避障碍物的原理,从而揭示了蝙蝠在夜间探路的秘密。
3.表达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从全篇课文、部分课文内容上提问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旁批和课后习题,让学生以此为支架,突破难点,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可借助课后第二题的“小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先阅读清单中列举的问题和泡泡,发现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之后再说说学习伙伴的的问题分别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梳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再将问题从不同角度分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将类似的问题进行合并,删去重复的问题。按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关注各小组的问题分类是否正确,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
1.准备蝙蝠和雷达的相关图片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蝙、蝠”等生字,会写“蚊、即”等生字。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提问过渡: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说说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出示资料介绍。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不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行,吃蚊子、飞蛾等。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3.板书课题。过渡: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大家一定会有所启迪。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蚊 即 科 横 竖 绳 系 蝇 证 研 究 达 驾 驶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教师及时正音,提示学生注意“蝙、荧”等字的读音。
“铛、蝇、证、障、荧、屏”是后鼻音;
“系”是多音字,“系列、系统、关系、联系”等词语中读“xì”,“系鞋带、系领扣、系围裙”等词语中读“jì”。
(3)出示要求会写的,指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书写“系”字时,要指导学生写好第一笔,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撇,起笔较平。
蚊:左右要匀称,虫字口要扁窄、中竖要长,文字横稍短、撇和捺要舒展。
科:禾字要窄,首笔是短平撇,下横稍向上拉,斗字横稍靠下、竖要长。
横:黄字上边右竖和下横都要长、中间由字中竖要出头,下边撇和点稍宽。
系:整体偏窄,首笔是平撇,幺字下边的撇折要大、折的末端有一点。
证:左窄右宽,正字上横要短,中间一竖连接上下横、右边中间位置有一短横。
驾:上扁下宽,马字第一笔横长折短、第二笔竖短横要长、下边折稍向左拉。
(4)出示词语。
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5)提醒学生在书写“驾、驶”两个字时,要注意“马”的不同写法。
(6)学生用“开火车”的方法读词语。
4.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5.学生互相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板块三 尝试质疑,预设问题
1.提问过渡:读完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感受科学魅力。
感受到科学家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的精神。
3.尝试提出问题。
(1)四人一组。
(2)自读课文,尝试提出问题。
(3)列出问题清单。
①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呢?
②夜间飞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③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鹅?
④科学家们发现蝙蝠能夜间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4.小组交流你们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在全班提出并讨论。
5.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尝试着思考问题,尝试着合作交流学习,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是非常好的习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提出的问题以及书中的问题。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理解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2.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上一节课的词语,关注学生的正确率以及书写质量。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二 研读课文,揭开秘密
1.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体会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
句段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想要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①过渡:想要揭开其中的秘密,我们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引出下文对蝙蝠的探究。
(5)出示展现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重点研读。
句段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②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③让学生说一说在黑暗中行走的感受。
④指导朗读:朗读这段话时,应该带有赞叹、佩服的语气。从关联词“即使……也……”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2.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4~6自然段,出示阅读任务。
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在什么环境下做的实验?
分别是怎么做的?
得出了什么结论?
(2)用简洁、准确的话填写下列表格。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组讨论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封嘴
铃铛响个不停
探路与嘴巴有关
(5)思考:三次不同的实验结果结合在一起,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6)请同学看着表格解释实验的过程,提醒学生注意人称变化。
(7)提问过渡: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你们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探路的吗?
3.学习第7自然段。
(1)快速阅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的相关句子。
(2)汇报找出的句子,并读一读。
句段3: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4)默读句子,根据句子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5)同桌根据示意图,相互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6)提问过渡: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①齐读句子,说体会。
②引导学生抓住“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找出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不易,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他们的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③说说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1)过渡: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是缺一不可的。那么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呢?
(2)自主学习。
①默读第8自然段。
②思考夜航飞机和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仿照教师的方法给雷达画示意图。
(3)小组合作:交流所画示意图,练习讲述雷达的工作原理。
(4)小组派代表上黑板画示意图,并讲述雷达的工作原理。
(5)说一说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原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限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
①雷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②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③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
板块三 拓展阅读,联系提问
1.回顾课文。
(1)说说你的收获。
(2)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拓展阅读,尝试多角度提问。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文章《它们是茎,还是根?》中的片段,让学生自由读一读。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做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2)尝试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自己的问题清单上。
针对内容提出的问题:这个片段讲了什么?
从写法上提问:介绍变态茎的种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片段中得到启示,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我们见到的变态茎还有哪些?说说它们属于变态茎的哪一种?
(3)全班交流,将所提问题进行分类,重复的问题进行合并。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梳理课文。
2.课堂小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生活提供了方便。那你想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想观察哪些动植物,想发明出什么新成果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向大自然,希望你能有新的发明。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一课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揭题,激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我出示蝙蝠的图片,孩子们马上说“蝙蝠。”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说说对于蝙蝠的了解,接着又出示雷达的图片,孩子们也是马上就说出了答案:“雷达。”我又问:“对于雷达,你又有哪些了解呢?”几个聪明的孩子也能说出几点。看到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我说:“蝙蝠、雷达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它们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习课文了。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是一个难点。所以在初读了课文之后,我给了孩子们两个词“启示”和“发明”,让这两个词帮助孩子们概括。这个方法确实很不错。孩子们抓住了这两个词,很精练地概括出了主要内容。从中,我也得到启示:学习,最主要的是教给孩子方法。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孩子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我让学生在读课文,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填写表格来引导学生深人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在填写第一次实验时做了一定的指导。大部分学生都会填这张表格。这张表格的填写,让学生对科学家的实验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思考,课文的难点很好地突破了。
本课的教学,最大的遗憾是孩子们的朗读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我的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