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20课陀螺(2课时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单元 第20课陀螺(2课时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09 22: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陀 螺
  《陀螺》以“陀螺”为线索,主要讲述了“我”儿时一段玩陀螺的回忆,说明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从“玩陀螺”的平凡小事中揭示出朴实的道理,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深思。
本文篇幅较长,“陀螺”作为线索串起全文。第1~3自然段“说陀螺”,介绍陀螺的别名、制作和玩法。第4自然段“做陀螺”,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第5~7自然段“得陀螺”,写“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第8~11自然段“斗陀螺”,写“我”的陀螺与大陀螺的战斗,以及“我”的陀螺胜利后带给我的自豪感。第12、13自然段“悟陀螺”,写“我”从陀螺中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文中“我”的心情变化极为丰富,也易于捕捉。从对削制陀螺的热衷,到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懊恼,叔叔答应送“我”陀螺时的期待、喜悦,到与其他陀螺相比其貌不扬时的沮丧,再到最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后的欢乐、自豪,“我”的心情因陀螺而起伏。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将“我”的不同心情写得清晰可感,加之全文用词精妙,富有个性,同时修辞手法多样,典故、谚语穿插其中,使得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在课题旁,形象地展现了陀螺在鞭子抽打下急速旋转的模样,可以帮助没有见过陀螺的学生了解陀螺的样子和玩法。第二幅在课文中间,生动地展现了小陀螺与大陀螺比赛的场面,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儿童玩陀螺的快乐。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钉、旋”等生字,掌握多音字“钉、旋”;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否、旋”等生字和“冰天雪地、否则”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的方式理解“顾名思义、冰天雪地”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在体会深刻的地方作批注,用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在体会深刻的地方作批注,用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钉、旋、兵”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仍、尤、恨、帅、溃”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尤”不要多写一撇,写成“龙”;注意“预”左边是“予”,不要多写一撇,写成“矛”;注意“品”的三个“口”的大小各异;注意“豪”的下部左密右疏,注意保持重心稳当。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其中,“手舞足蹈、嘲笑”还可以结合动作表演进行解决,“冰天雪地、辉煌”还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解决。
2.阅读教学
教学本课时,重点要引导学生抓住主线。本文的主线有两条:一是以“陀螺”为线索,“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这一过程;二是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我”经历了郁闷忧愁—期待憧憬—兴奋激动—自卑沮丧—欢乐自豪这样的情绪变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条主线,理清课文思路;抓住第二条主线,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3.表达运用
这篇课文用词精妙,富有个性。如用“妩媚”这一形容女子的词形容陀螺,表达了“我”对陀螺的喜爱之情。同时,文中运用了多样的修辞手法,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陀螺,典故、谚语穿插其中,描写生动形象。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词句的具体含义,揣摩其中的精妙内涵。
1.搜集关于陀螺的资料,了解陀螺的外形、玩法等。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钉、旋”等生字,会写“否、旋”等生字,能读懂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能在体会深刻的地方作批注,用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有什么玩具?(学生自由发言)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玩具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作家高洪波先生就在成年以后回忆起了自己儿时的一个玩具,(出示陀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陀螺)
2.出示陀螺的相关资料,介绍陀螺。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作“冰尜儿”或“打老牛”。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用塑料或铁制成。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其直立旋转。
3.引入:作者儿时和陀螺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帅、彻、丑”为翘舌音,“钉、兵、仍”为后鼻音,“恨、品”为前鼻音。
(3)引导学生迁移思考,联系形近字对比记忆。
仍(仍然)—扔(扔垃圾)—奶(奶奶)
恨(仇恨)—很(很多)—狠(狠心)—艰(艰辛)
溃(崩溃)—馈(馈赠)—匮(匮乏)—聩
(振聋发聩)—篑(功亏一篑)
(4)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重点指导“溃”和“豪”字,引导学生注意结构布局。
“否”上部的“不”最后一笔为长点,不要写成捺。
“兵”下部有一短撇和一点,不要少些短撇或点,写成“乒”或“乓”。
“尤”不要多写一撇,写成“龙”。
“恨”的右部不要多写一点,写成“良”。
“预”左边是“予”,不要多写一撇,写成“矛”。
“丑”的横画间距相等。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冰天雪地 否则 旋转 重整旗鼓 况且 得心应手 椅子 仍然 尤其
手舞足蹈 恨不得 预料 摇头晃脑
不动声色 顽强 溃败 自豪
4.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5.学生再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课文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6.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1)陀螺。
(2)课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讲述了“我”儿时一段玩陀螺的回忆,说明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7.交流批注,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三 自主学习,探究感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
说陀螺→(  )陀螺→得陀螺→(  )陀螺→(  )陀螺
(2)根据梳理的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3)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他事件呢?
(4)从斗陀螺的经历中,作者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组代表依次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明确。
(1)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
螺→悟陀螺
(2)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陀螺的别名、制作和玩法(“说陀螺”)。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我”削制陀螺的经历(“做陀螺”)。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写“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得陀螺”)。第四部分(第8~11自然段):写“我”的陀螺与大陀螺的战斗,胜利的陀螺带给我自豪感(“斗陀螺”)。第五部分(第12、13自然段):写“我”从陀螺中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悟陀螺”)。
(3)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斗陀螺”。前面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他事件是为写“斗陀螺”做好铺垫。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小结:“陀螺”这一小小的普通物品,竟能带给“我”如此深刻的体会,“我”是怎样从“陀螺”身上体会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道理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课文思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
板块二 品味语言,体会心情
1.品读第1~3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画,并作批注。
②交流探讨:这部分介绍了陀螺的哪些知识?
(2)指名答,教师引导并明确。
第1自然段写了陀螺的别名,第2自然段写了陀螺的制作,第3自然段写了陀螺的玩法。
(3)指导学生交流自己所作批注,适时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含义、情感、修辞等方面赏析语言。
句段1: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妩媚”一词一般用来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这里用来形容陀螺,写出了作者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毫无怨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陀螺人的感情,实际上写出了陀螺的结实,能够供人们任意玩耍。
句段2: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奋勇搏斗”“旋风般撞”表现出陀螺们英勇善战,无畏地与对方征战。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陀螺比作旋风,形象地描写了两只陀螺比赛的场面。
(4)指导朗读。
2.品读第4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写“我”为削制出得心应手的陀螺,花了很多心思。
(2)理解句子。
句段3: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岳家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金兵被岳飞打怕了,都称岳飞为“岳爷爷”,望到“岳”字战旗,就魂飞魄散,听到岳家军就闻风丧胆。纷纷议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句段4: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指名回答,教师明确)
因为“我”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在比赛时容易输掉,而“我”又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所以心里不由得很郁闷。
②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形象地写出了“我”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郁闷、懊恼之情。
3.品读第5~7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我”对陀螺的期盼及收到陀螺后的兴奋之情。
句段5: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写出了我对陀螺强烈的期盼。
句段6: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陀螺比作鸭蛋,形象地写出了新陀螺的外形,间接说明了新陀螺其貌不扬。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极点。
形容高兴的词语:
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心花怒放、大喜过望。
4.品读第8~1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8~11自然段,边读边画,并作批注。
(2)深入体会“斗陀螺”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
①品读第8自然段:
句段7: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不伦不类”指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这句话写出了这只陀螺的其貌不扬,与其他陀螺相比显得没有战斗力,和后面战胜大陀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心。
不X不X类词语:不伦不类、不知不觉、不慌不忙、不冷不热、不仁不义、不三不四等。
一X一X类词语:一丝一毫、一心一意、一举一动、一草一木、一五一十、一模一样等。
句段8: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我”此时的心情是:沮丧。
②品读第9自然段:
句段9: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大陀螺的“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和“鸭蛋”的“不动声色地闪躲”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扬扬、不可一世,以及“我”的陀螺的沉着冷静、灵活躲避。
③品读第10自然段:
句段10: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本段围绕这句话来写。
句段11: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被撞翻”“一扭身”“照样”“始终”等词语写出了“我”的陀螺顽强的特点。“溃败”意思是(军队)被打败,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陀螺战败。
④品读第11自然段:
句段12: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我”此时的心情是:欢乐、自豪。
思考:本文写的是“我”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想一想,为什么“我”“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使“我”难以忘怀的究竟是什么?
“我”一直对自己的陀螺没有信心,总觉得赢不了比赛,这是无意间获得的“荣誉”,令“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满足,陶醉许久。
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当时真挚鲜明的情感,是天真单纯的童趣,是成长的感悟。
指导朗读第11自然度,读出“我”强烈的自豪感。
5.品读第12、13自然段,体会“我”的感悟。
句段13: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仅凭观察外表,不能判断人的优劣、能力强弱和水平高低,这是片面、肤浅的,尤其在与人的交往中,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6.回顾全文,参照课后练习第2题,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懊恼叔叔答应送“我”一只新陀螺——高兴收到叔叔送的陀螺——激动、兴奋
“我”的陀螺和其他陀螺相比,其貌不扬,看起来毫无战斗力——沮丧
“我”的陀螺战胜大陀螺——欢乐、自豪
板块三 课文回顾,拓展迁移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玩中学?
2.拓展积累一些常用俗语。
(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3)人心齐,泰山移。
(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6)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8)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3.小结:无论是看待事物还是人,我们都不能仅仅看表面,而是要用心去感应,深入了解。有的人其貌不扬,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仪表堂堂,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们也要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文章的理解与作批注方法已经略有基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小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等方面欣赏文章。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品读文章内容。在对课文的具体学习中,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等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课文的思路,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重点语句,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增强了对写作手法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