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变色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变色花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8 19: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变

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难点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会变色的白色纸花(花朵用酸浸过,叶子用面碱浸过;浸泡的时间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碱中和,使实验失败)、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水、碱水、白醋、烧杯、滴管、纯净水、盐水、洗衣粉水、肥皂水、柠檬汁、苹果汁等。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激趣: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出示一朵白花),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感觉色彩太单调!
2、
讲述:老师有办法使它变成“红花绿叶”,但要借助这瓶神气的水。用喷壶往纸花和叶上喷。(花变红叶变绿)
3、
猜一猜:白色的花为什么会变成红花绿叶。
4、
学生提出问题(猜想)
学生可能的回答:(1)花瓣和叶子上是否做了手脚。
(2)喷壶里的“水”是否有问题。
(3)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药水。
(二)学生探究并制作指示剂
1、观看录象:紫甘蓝指示剂的制作方法。
(1)
过程:第一部将紫甘蓝的薄叶撕碎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温水(50℃-60℃)。
第二部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水变为紫色。
第三部用牙签在塑料底部扎一个孔,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2)制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四点:
A、尽量选择紫包心菜的薄叶,少用梗;
B、紫包心菜撕的块要小一点;
C、用手反复挤压菜叶时,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D、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准。
2、学生动手制作指示剂。
3、把自制的紫甘蓝水滴在一朵白花上,没有发生变化,再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4、探究:指导学生检测各种液体的酸碱性。
(1)教师让学生用自制的指示剂逐一滴入白醋、盐水、柠檬汁、肥皂水、洗衣粉水、纯净水、苹果汁的液体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填写实验记录。
(2)汇报。
(3)得出结论:像白醋一样,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一样,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中性物质。类似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由于能够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人们称它为指示剂。(板书)
(4)最后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用紫甘蓝水做指示剂只能初步检验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要想准确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还要用其他的指示剂,以后到中学化学课会学到。
5、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是可以改变的。
(1)
激趣:“红花绿叶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现在老师想让它变成红叶绿花,你有办法吗?”
(2)
学生想办法并实验尝试。
(3)
得出结论:物质的酸碱性是可以改变的。
(三)应用: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
提问: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发现它的叶瓣发黄发枯,就说明可能土壤偏碱性,请问这时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归纳
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课后延伸
教师提出课后要求:1、让学生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周围环境中水的酸碱性。
2、建议学生请教家长或查阅资料,研究水中的酸碱性过量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