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搭支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搭支架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08 20: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搭支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一次性吸管、剪刀、透明胶带
2、其它材料: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出示三种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一边出示一边扭动三种形状,并展示在黑板上)
2、问:今天老师用吸管和透明胶带搭建了一些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三角形比较稳定,而其它形状都不稳定。(板书)
4、问:那怎样才能让不稳定的形状改变成稳定的呢?前提是大致不改变原有的形状。比如说四边形?
5、学生说出方法,教师相应的连接。
6、问:那六边形呢?请同学小组合作,动手试试,先搭建一个六边形,再想办法让它变稳定。
7、学生试搭,教师巡视。
8、汇报,小结:三角形确实是最稳定的形状,而像四边形这样不稳定的形状只要分解成若干三角形就可以大大地增加其稳定性和支撑能力。(板书)
二、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支架的运用
1、谈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刚刚的原理,你能举些例子吗?
2、学生举例,教师适当评价。
3、谈话:老师事先也找到了些,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片)。
4、出示小支架图:常州市每年有一个叫“吸管支架”的比赛,规则是在1小时内用50根吸管搭建支架,比高度。目前常州市的记录是2米36。我们学校今年也想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此项比赛。
2、调动学生情绪:怎么样,想挑战一下吗?今天,就来看看我们五5班同学的实力。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今天我们使用的吸管数量是25根。
三、设计并试着搭建一个承重支架:
1、谈话:当然一个好的支架首先不能缺少一个好的设计,所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来设计一下到底应该怎么搭,在纸上画一画草图,如果你画立体的图有困难的话,你可以分成底面、侧面图和顶面图来画,不过有一点,大家设计出来的支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吸管数量不超过25根。
(2)支架必须能独立在桌上立稳。
(3)时间在15分钟以内。
2、教师适当解释。
3、学生初步设计支架,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
5、谈话:经过交流相信大家心中对你们要搭的支架更有底了,那我们可以将图纸拿下去,进行修改完善并可以开始动手搭建你们的支架了,老师会在一边看是哪组搭的既快又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
6、学生完善图纸,动手搭建支架,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自行测试,教师简单小结。
8、总结:当然,当支架越高,搭建的难度越大,当然,常州市比赛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在支架顶端还必须要能承受一个钩码的重量,如果承受不了,就算失败。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完善你们的设计,争取搭建出更高更好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