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浙江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4课《线条的魅力》
,线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线条也是如此,它装饰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美感和享受,让我们有无穷的审美体验。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有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等。线的表现力及其丰富,不同形态和不同排列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美感,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对比欣赏自然与生活中神奇的线条组合,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及其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并尝试使用线条来进行排列与组合,让学生对线的艺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思维比较活跃。这时对他们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线,对线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线条造型的理解是笼统的,模糊的。所以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提高学生用线条表达情感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与欣赏大自然、生活实际及艺术品中的线条,进而体会、认识到由线条构成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及画面,使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分析,尝试用线条排练与组合。并领略到由线条变化产生的不同的美感,尝试用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他们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所以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三、教学设想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以线条为主线,让学生感受线条千变万化的无穷魅力,学会用线条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并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少数名族刺绣和用线造型的各种民族生活饰品,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从而让学生对家乡产生美好的愿望,激发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
本节课采用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演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等方法来进行,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发现线条的美感形式特征与规律,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对比欣赏、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具体了解线条的各种线形的变化特点及线条组合的方式,临摹或创意线条组合,进行有韵律美的构成练习。
(3)情感目标: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具象和抽象的线条的组合美,提高学生对线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
五、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习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六、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能在画面的创作中形成韵律美。
七、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颜色的线,各种杯子,剪刀,水彩笔,胶水、排笔等。
教师:
ppt课件、范作、民族饰品等。
八、教学过程
一、
情趣导入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这个朋友可以千变万化。他是叫什么呢?一起来看看。问: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想去旅行吗?生:想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跟着小蝴蝶一起去旅游吧。看ppt课件,师:看到小蝴蝶走过这么美丽的线,老师也想画一条。师问:在小蝴蝶走过的这些路当中,留下的痕迹形成了什么样线呢?生:直线、曲线、折线师:总结,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ppt课件)二、导入课题师:同学们知道这位朋友叫什么了吗?生:线条课件出示《线条的魅力》
(1)、在自然界和生活当中寻找线条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线条,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你发现哪些美丽的线条?(课件播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图片)师:蜘蛛网:曲直疏密的线。师:棒棒糖:他的线条是怎么样的啊?它给你什么感觉?生:螺旋线。师:螺旋线,也有同学叫它蜗牛线,这样的线条啊一圈一圈的排列在一起,产生了运动的感觉。师:菠萝:他的身上也有线,是什么线呢?生:斜线或者直线。师:斜线和直线相互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交叉的网状线,这样的线啊也很美呢。师:西瓜身上的线条有什么变化?生:粗粗细细的线条。师:柳条的线是怎么样的呢?它给你什么感觉?生:掉下来的。师:长长的垂落下来,细细柔柔,中间长出细细的嫩芽,老师就用短线来画,使线条长短对比。看起来更美了。师大桥:折线很坚挺。师总结:看来生活中所有线条给我们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有直线的挺拔,曲线的优美等等,而且在线的长、短、粗、细、疏、密等变化中,也给我们不同的感受。(2)、试用线条、表达感受师:接下来同学们把手伸出来,眼睛闭上。我们听音乐试试用线条来表达我们的感受。老师这里有四段音乐,请同学们把听到的感受,心情,或者是情绪用手在空中画出来(3)、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每个同学的表现的都不一样。的确,不同的音乐可以用不同线条来表现,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线条来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4)、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线条的变化。A:我国古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画上裙带飘飘,非常柔美,有时候一条飘带有几米远都不会断,他画的人物很栩栩如生。表现出画家扎实的绘画基本功。B:现代吴冠中的水墨画:有粗细浓淡,这样的线条盘绕在一起表现大榕树的苍老。C:瑞士画家克利:他说线条是会行走的,所以他用许多并列的曲线来表现河水流淌,显得流畅、优美且生动。D:梵高:他用一圈一圈扭曲的线条表现天空中的云层,显得很不安定。师总结:不同的线用在不同的画中,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线条的魅力。三、尝试学习,绘画指导(1)展示教具背带,鞋垫,荷包,范作等,请学生分析线条的组合和排列规律。师总结:的确,当线条有秩序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有节奏的美感,这就是线条的魅力之所在。(2)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线条变化,体会作品意境。师总结:线条的表达有很多样化的。有衣服上的、鞋子上的、帽子上的、树叶和花朵、汽车和动物身上也有呢。四、课堂练习作业要求:1.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装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图案可以是你看到过的美丽事物,或者你的心情和感受。2.作业完成速度快,作品完整,有创意的小装饰家,可以获得神秘礼物一份。
3.能够自评或者评价别人作品的同学,也会获得神秘礼物一份。五、作业展评将学生作品在教师准备好的展台上进行展示,1.请同学们说说以上的作业中哪几件作品是运用了不同的线条组合而且是富有韵律的?2.请作者说说作品里表述的是哪些内容,也可以自己推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3.教师总评。六、课后拓展今天我们用我们有韵律的线条,把我们周围的的世界表达的特别美丽,也表现了我们自己的一种心情,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线条还时刻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出示图片)举例分析:教师送的礼物是线条装饰的,教师的衣服也有线条,椅子、公园雕塑、房间、建筑等等……总结: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千变万化的线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事物,来创造我们美丽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寻找这个朋友。)(一边看,教师一边讲诉)(在准备好的绘画纸上画上一条线。)板书:线条的魅力(出示图片,边讲解边在原先的纸上进行演示)(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生活和艺术中表现的形式,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线,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及思维的功能,对线进行审美体验与感受,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听一听”,“画一画”,“
玩一玩”
让学生自主感受学习的多样性,让学生用体态、手势表演乐曲中线的旋律与节奏,感受乐曲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多种魅力,不仅可以画在纸上,还可以用具体的线条来装饰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少数名族刺绣和用线造型的各种民族生活饰品,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开阔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作业作铺垫,播放教具制作视频,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作业的步骤。如何突出作品,在对比欣赏中,去进行探究,如线的密、重叠、加粗可以产生块面的效果,使难点得以突破。设计意图: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创作的主题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设计意图: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是我平常在该环节比较注重的一点,以上是通过让学生在对同一问题评价时,谈自己的看法、想法,从而使评价在互动反馈中有效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保持活跃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后反思: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导入部分我设置了带疑问找朋友,接着带他们去旅游等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在中间寻找生活中的线条部分,我用了学生喜欢的棒棒糖,西瓜和菠萝等事物,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段不同的音乐,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到了高潮。在出示教师准备的范作和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学生的创作欲更高,对线条有了更深的了解,给学生创作提供了灵感。同时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少数名族刺绣和用线造型的各种民族生活物品,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从而让学生对家乡产生美好的愿望,激发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在出示教师准备的范作和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学生对线条有了更深的了解,给学生创作提供了灵感。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还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一直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师生的配合很到位,作业完成率也很高,师生的情绪很愉悦。就算是一节再好的课,也总有些让人不尽如意,这节我发现学生在创新能力上普遍比较弱,使作品效果不是很好,还有教师的范作如果再精美些就更好了。总之,这课带给我很多思考,今后在环节设计上还是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考虑重进来,还要更多的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