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牛郎织女(二)
本课是《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讲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被天河隔开,从此天各一方,但牛郎织女不忍离别,隔河相望化作星辰。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本课以织女活动为主线进行叙述。第1、2自然段讲了牛郎织女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交代了老牛的死和临终嘱托,为下文牛郎披牛皮飞上天埋下了伏笔;第3~5自然段讲述了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划一道天河将两人隔开;第6~8自然段是整个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织女的极力抗争,终于得到王母娘娘的允许,每年七月七日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本课的内容和上一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故事,但这两段故事各有侧重。上一课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开情节,织女在天宫的生活情况作为插叙。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极力抗争”为主线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
文中依然有不少内容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如,王母娘娘仅用一根玉簪就划出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牛郎披着牛皮能够担着儿女上天救织女,七夕喜鹊能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等,这些神奇的想象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特点。
课文根据情节发展安排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插图,展示了故事结局。
1.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练习默读,边读边想,了解人物特点和故事的结局。
2.借助给故事绘制连环画的形式,学习抓关键词,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通过拓展资料,感受民间故事中蕴藏的美好寓意,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绘制连环画,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斗争的精神。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抓住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为习作“缩写故事”做铺垫。可依照学习提示组织学习活动,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一篇课文,抓住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交流讨论如何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通过给连环画配文的形式,练习缩写故事。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第二单元时,学生已学到了多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懂的词语跳读”等。在文章开篇提示学生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让学生继续巩固快速默读的方法,达到熟能生巧。且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故在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通过快速默读,及时捕捉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牛郎织女》连环画的基本内容
(1)梳理、确定故事的主要情节。
指导学生联系上一课的情节,梳理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师结合学习提示,提出活动任务: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故事的哪些情节不能忽略?哪些可以忽略?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他次要的人物、情节,如“哥嫂霸占家业”“王母惩罚其他仙女”“天兵天将到人间寻访”等情节可以忽略。
(2)示范引导,师生合作构图,完成文字创作。
以“男耕女织,幸福生活”这个情节的创作为例,可以请学生结合本课第1自然段描写的场景,讨论画面上可能会出现哪些景物。如,小河旁,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郎和老牛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幸福地玩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阅读第1自然段的内容,删减文字,概括出主要内容:“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幸福美满,不久,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很幸福。”
(3)自由创作连环画,概括故事内容。
在示例的基础上,由扶到放,让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创作。具体流程:先分别列出每幅画面的场景、人物、事件;然后为画面配文,语言简练。分组完成连环画后,小组展示,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穿插指导。最后各小组完善自己的连环画创作。
3.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可结合生字特点和课文语境进行针对性指导。“俭、偎、筐、拗”都是形声字,可借助学过的熟字“俭—检—捡”“偎—喂”“筐—框”“拗—幼”“礁—焦”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衰、珊”是翘舌音,“衰”有力量减退、衰落之意,文中指老牛年迈体衰,精力不济。“皇”的本义是灯火辉煌,文中“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珊珊礁”是指由珊珊堆积成的礁石。“拗”是固执的意思,从文中“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可以感受到织女不肯低头的倔强性格。
本文可列出以下词语加以巩固,如,俭—节俭、勤俭,偎—偎依、依偎,衰—衰弱、兴衰、衰亡,礁—礁石、暗礁,拗—执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搜集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和故事,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1课时
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牛郎和织女,一个是凡人,一个是仙女;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在老牛的帮助下,他们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可好景不长,他们的事情被王母娘娘知道了。这对恩爱的小夫妻会遭遇什么?最后有没有一家团圆呢?让我们继续阅读这个故事。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教师指导学习会认的字。
“衰、珊”是翘舌音;“珊”是前鼻音,“筐”是后鼻音,“拗”在文中读niù,还有一个音读ǎo。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写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与他们相依为伴的老牛死了。
第二部分(3~5):写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牛郎带着儿女追赶,结果被天河阻挡。
第三部分(6~8):写牛郎和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会一次。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在组内交流,指名回答。
牛郎和织女婚后生活美满幸福,后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回天庭,牛郎则披上牛皮带着孩子追赶织女,但天河阻挡了他们,经过织女执意争取,牛郎和织女终于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上相会。
5.相机讲解“农历”一词的意思,拓展相关文化常识。
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是我国的传统历法,通常所说的阴历即指农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3天、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384天或385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24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也叫旧历。比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按农历划分的。
板块三 自主阅读,创造复述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怎么样?主要表现在哪里?
两人婚后男耕女织,勤劳节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相关语句: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
2.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美满”的意思,教师出示华丽的建筑物图片让学生理解“富丽堂皇”的意思,指导学生造句运用。
美满:美好圆满。(说明牛郎织女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富丽堂皇: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3.自主设计连环画和配图文字。师:如果让你给第1自然段这个情节画一幅图并配上文字,你会画些什么内容?会写什么文字?(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提示关键词:男耕女织、幸福生活)
画面:小河旁,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郎和老牛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幸福地玩耍。
配图文字: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幸福美满,不久,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很幸福。
4.读课文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王母娘娘酒醒后发生了什么事?
王母娘娘把仙女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损害了她的尊严,派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并在牛郎不在家时把她抓到天上。
教师讲解:王母娘娘酒醒后先惩罚了其他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织女顶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王母娘娘认为织女留在人间不回来,这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可见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将织女和牛郎分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5.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及同音词“厉害、利害”。
尊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惩罚:处罚。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冲冲,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
同音词:厉害—利害
厉害:①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心跳得厉害、天热得厉害。②严厉。如:这个老师十分厉害,学生都害怕她。
利害:利益和损害。如:不计利害、利害得失。
6.自主设计连环画和配图文字。
(1)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绘制“织女被抓”这幅画,你会画哪些主要人物?根据这些主要人物,你会配上哪些文字呢?
(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出示课件提示。
注意人物及其动作。
王母娘娘:抓——拉——走——推
男孩:跑——拉——倒
织女:喊
7.练习复述。
(1)聚焦动词,详细复述。教师引导:在给连环画配文字时,主要人物的关键动作一定要描绘出来,这样才会有画面感,谁能借助这些动词给大家讲讲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的这一幕?
(2)学生交流、发言。
(3)关注神情,生动复述。教师引导:当时人物的心情都是怎样的?(提示:关注“怒气冲冲地拉”“狠狠一推”,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王母娘娘对织女损害她尊严的恨意,关注“织女心里恨极了”,回顾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织女对天上没有自由的不喜欢和对孩子的疼爱、怜惜)
(4)教师引导:现在谁能加上人物的神情,再来讲讲这个画面?
(5)学生交流、发言。
(6)发挥想象,创造性复述。教师引导:你们觉得除了配上人物的动作、神情,还可以加上什么?(提示:人物语言)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根据当时的情形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
(7)学生交流、发言。
(8)教师引导:谁能配上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再来讲一讲这段故事?
(9)学生交流、发言。
8.刚才我们梳理了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借助描写人物的关键词,通过想象创造性地讲了故事,接下来我们继续看故事的发展:织女被抓,牛郎携子追赶上天,却被天河所阻,二人隔河相望,化作星辰。(课件出示牛郎织女星辰图)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人们根据它们的名字,创作出《牛郎织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很多诗人借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创作诗歌,表达情思,如林杰的《乞巧》、秦观的《鹊桥仙》。
乞 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教师引导学生迁移方法,自主绘制连环画:如果要绘制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这个画面,那你又会画什么内容,会画哪些主要人物?会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来配文字呢?请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自主设计表格进行故事梳理,并讲一讲故事。
9.教师引读:你们看,再宽的天河也隔不断牛郎、织女相见的决心。他们的决心感动了万物众生,所以喜鹊来帮助他们。(指导学生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鹊桥相会图”)
10.简要谈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教师引导:读完这篇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呢?
牛郎:勤劳善良、富有爱心、勇于追求幸福。
织女: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渴望自由、具有抗争精神。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老牛:勤劳、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11.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完成《牛郎织女》其他情节的连环画构图与创作。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2.小结:《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想象丰富,曲折动人,感人至深,是民间故事中的精品。中国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大家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神奇想象。(课件播放《牛郎织女》动画视频,加深印象)
完成对应训练。
1.本文是略读课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具体复述、生动复述、创造性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故事情境,使教学由浅入深,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着重训练学生说故事的能力,达成“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阅读要素要求。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如丰富故事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切入,把故事讲清楚,讲得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