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教学目标】
1、把生活中的握手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和发现问题。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认知活动,体验问题的全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引入问题。
师:请看,这是刘老师初中的毕业照。岁月不饶人哪,转眼就过了20年了。去年暑假,我们办了个20周年同学聚会。老同学久别重逢,一一握手。这时,身为数学老师的我职业病犯了。30个同学参加聚会,两两握手,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分析问题。
质疑: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两两握手”是什么意思,你们理解吗?(可以自己举例。)
生1:两个人握手。(两人握手)
师:听明白了吗?(或许会有人想得不深入)
师举例:我跟我漂亮的女同学握手,这是——两两握手。我跟我帅气的男同学握手,这是——两两握手。(回过头再次握女同学的手)问,我回头再跟我漂亮的女同学握手一次,还能握手吗?
生:不能,已经握过一次了。
师:怎么不行?我们是两个人握手啊?
生:只能握手一次。(师补充板书:一次)
师指板书说:握手的次数是一次。
由简入难,研究问题
师:“两两握手”就是每两人握手一次。30个人握手,这么多人,数着数着就乱了,到底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呢?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吗?
30个人太复杂了?总不能乱猜吧!没有根据胡乱猜测,猜对的可能性太小了。
师:(若有所思)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30个人太复杂,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出发吧!由简单到复杂,说不定可以解决问题呢?说干就干,咱们开始研究吧!
1、研究一个人,进一步理解两两握手。
师:一个人,握手几次?
生:0次。
师:(故意左手握右手)这样不行吗?
生:不行不行,必须是两个人。能跟自己握手吗?
2、研究2个人。
师:两个人,握手几次呢?
生:1次。
师:没有疑问吧,前面我们已经研究过了。
研究3人握手,提炼方法。
师:三个人,握手几次呢?
生脱口而出:2次。
生2:3次。
师:我也觉得是2次,怎么可能是3次呢?
生解释说明。(2—3人说)期待会有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说明。
板书:2+1
4人握手感受有序。
师:看来,画图是个好方法哦。直观形象,一目了然。那就在你们的作业纸上涂一涂,画一画表示4个人握手的次数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作品展示,评价反馈。问:你是怎么数的?
师:明明是4个人,怎么列出的式子却是3+2+1呢?
5、层层渗透,感受模型。
师:在研究4个人握手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数出了握手的次数,还体会了数的方法。再增加一个人,不让你动笔,谁能最快说出一共握手几次?
梳理回顾,再次感受规律。
生活中小小的握手问题,却有那么大的学问。我们再来回头梳理一下研究过程。我们从2人开始研究,2人握手一次,3人握手就是2+1=3次,4人握手就是3+2+1=6次,5人是4+3+2+1=10次。
师:那么30人呢?
列出式子:29+28+27+…+2+1
三、小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把它先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再从简单的出发,一步步研究,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