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字,掌握多音字“发”,积累“的”字短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点:
1、识字学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短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跟妈妈有关的课文。(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生观察图片,思考后回答)?
2、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重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右边是“垂”。?指导学生读好课题,语调要轻柔缓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课文朗读动画视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明确要求:(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生字,相互学习、相互纠正字音。?
4、指名读生词。?
5、去掉拼音读生词,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深入理解。?
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相机点评。?
(3)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明白“哄”为什么是口字旁。?
(4)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出示图片)它的反义词是什么?你能用“先”说一句话吗??
(5)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6)指导朗读:妈妈太累了,睡着了,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朗读时要轻一点,不能吵醒妈妈。)?
2、整体感知,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相机板书:美丽、温柔、好累)?
原来这三个词语都出现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中,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总起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妈妈的美丽?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睡梦中的妈妈,看看她究竟有多美丽。?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相机点评。?
2、识记生字“闭、紧、润”。请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教师相机点拨。?
(1)识记生字“紧”:说说“紧”的反义词。?
(2)识记生字“闭”:出示“闭”的字形演变图,帮助学生理解“闭”指的是两扇门关起来,中间的“十”表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紧紧的闭上,在动作演示中感受词语的意思。?
3、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你看出来了妈妈非常美丽??
(1)教师随机出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2)指导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注意把“的”读得轻而短。?
(3)识记生字“润”:说说“润”为什么是三点水,思考偏旁和字义的联系。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妈妈的脸怎样才能说是“红润”。?
(4)现在这些短语到了句子中你还能把他们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对妈妈的赞美和爱。?
4、结合课后第二题,拓展说话。观察你的同桌,试着夸夸他。?
(??????)的眼睛????(??????)的眉毛?????(??????)的脸?????(??????)的(???)
?5、小结: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哄、脸。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和书写时的注意点。?
2、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注意倾听,并跟着书空。
?3、指导学生自主练字。?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圈画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5、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范例,看一看哪一个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好在哪里。然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观察一下你的妈妈,她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写下来,读给妈妈听。(妈妈不在身边的可以观察其他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