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乘火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数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主要内容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编排顺序是: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在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探索的能力。
3.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愉快的“十·一”长假很快就过去了。告诉老师你们都去哪里游览了一番?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出游乘车的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十·一”长假期间王老师带着希望小学的学生去北京,看,他们来到了火车站,正准备上火车呢。(利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条件:
(1)卧铺车厢每节可乘72人。
(2)硬座车厢每节可乘118人。
(3)这列火车有5节卧铺车厢和7节硬座车厢。
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提出:
(1)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3)这列火车可乘多少人?
3.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全班共同讨论的话题。下面就请大家估计一下,5节卧铺车厢大约可乘多少人?再算算。
学生列式:72×5=?
4.这个算式比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稍有一些难度,能运用你们的聪明才智解决这个难题吗?
5.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6.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同学是用70×5=350(人),2×5=10(人),350+10=360(人);有的同学是用口算的方法在算式旁边加好进位的标志;还有的同学用列竖式的方法:
全班交流时,教师再让学生讨论竖式得数360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0”的处理问题。
7.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8.在学生解决了72×5=360(人)和基本掌握了算法之后,剩下的几个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随时指导。
三、巩固深化,解释应用
1.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电脑出示卡通图片),它吹出了许多带算式的泡泡,你能算出它们的得数并找出得数最大的泡泡吗?
学生自由在卡片上进行计算,并把最大的得数举起来。
2.谁的年龄大?
四、收获小结,扩展延伸
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希望大家运用今天的知识帮助家人计算买车票、买物品等实际问题,并写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上。
?板书设计
乘火车
70×5=350(人) 2×5=10(人) 350+10=3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