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捐书活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汶川大地震吗?为了帮助灾区的小朋友,新民小学开展捐书活动,这是他们三、四年级的每个班级捐书统计表?(课件显示,每个年级捐书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根据两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交流。
老师有选择地板书:
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3.探究解决“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得出三年级比四年级捐得多。
师:通过班级捐书数量对比,这个方法不错。
4.探究方法:解决“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小组探究、交流。
小组汇报:
方法一:100+100+100=300
方法二:
118+104+95
18+4-5=17
=222+95
300+17=317
=317
方法三:
方法四: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
生1:我喜欢第一种方法,用口算比较方便。
生2:我喜欢第三种方法,用笔算不容易出错。
生3:第四种方法比较简便。
生4:我觉得第二种方法用脱式计算比较清楚,能看出先算哪一步,再用“方法三”进行检验计算结果,比较好。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5.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集体订正。
师:我们解决了前面的3个问题,现在知道哪个年级捐得多吧,多多少本?
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4题。集体订正。
四、作业
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
五、总结概括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教学反思
教材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入到具体的环境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通过课件显示“捐书活动”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去探索多种算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交流、比较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