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数据分析。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4.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出示:喜洋洋和懒洋洋的房间对比图。
谈话: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两幅图,你喜欢谁的房间?
师:如果请你去做客,你会选择谁家?
生:(喜洋洋家)
师:为什么你们会选择喜洋洋家呢?
生回答
师:哦!原来喜洋洋家里的东西摆放的很整齐,看上去整个家干净、整洁、又漂亮。是啊!像喜洋洋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板书:分类)
2、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提出问题。
师: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哦,看,它来到了游乐园,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动态主题图。
提出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小朋友们你们会给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举手回答。
生1:可以按气球的形状来分;
生2: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
(二)自学思考。
师:真棒!我们班的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好,就请小朋友们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气球图片,在白纸上按照形状分类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哦!是按形状分类,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师:好的,请所有小朋友放下手中的物品,坐坐好,看谁最快坐好。某某某第一,某某某第二,现在小朋友们坐的可真端正,接下来,我们就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师:这是某某同学的作品,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这是展示作品1: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小朋友的,他是怎么分的?
生:一列一列放的。
他是把气球摆成一列一列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一列都是糖葫芦形的,为了能让大家看的更清楚,陈老师要在这底下画一条线,然后给它做上糖葫芦形的标记,也就是要告诉大家我这一列都是糖葫芦形,第二列都是心形的,那我要做上心形的标记,第三列都是圆形的做上圆形的标记。那像这样的图,我们就把它称为象形统计图。(在图的旁边板书: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2:
提问:从这里能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
提问:那每种图形各有几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它们的结果呢?
谈话:对,用数字记录它们的结果,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糖葫芦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
展示作品:
话:我们先横着看一看,第一行是什么?(图形)第二行又是什么?(数字)竖着看又表示什么意思?(画好图后)再来看看,现在这幅图变成了什么?(一张表)那我们就把这样的表叫做统计表。
师:小朋友们,你看你们多棒呀!不仅把气球进行了分类,还把它们整理成了图或者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与整理”。
谈话:这些图形摆的真好看,咦!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的人把它整理成了图,也有的人把它整理成了统计表,但是,它们每种图形的数量都怎么样?是的,都一样。
师:也就是说,不管这些气球图形怎么分类,它们总的数量是相同的,不变的,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
三、当堂测试。
今天这节课啊,老师看小朋友们学的都非常认真,老师可高兴了,于是就想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第一关:火眼金睛。
找出每行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事物。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谈话:哎呀!我们机智勇敢的小朋友们这么快就闯过了第一关,看样子这第一关对于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说太容易了,那么我们接着来看一看第二关。
第二关:小帮手。
帮助老师把课本29页的水果卡片进行分类。
学生举手回答。
四、拓展延伸
出示收集好的生活中的分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
数量
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