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画家眼中的儿童 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画家眼中的儿童 岭南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09 09:5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画家眼中的儿童》


二年级下册
第一课《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领域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画家眼中的儿童》是小学美术广东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画家笔下的儿童与动漫形象”为主题,以儿童为绘画题材的课程。设置在音乐情景中的氛围,结合美术与音乐这两大“表现美”的艺术学科进行探索式学习,是本课的教学特色。本课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中,中国画与油画是最具代表性的画种,学生在欣赏中比较,感受画家笔下的儿童天真、可爱、自然的形象,学习画家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有趣的瞬间、感动的瞬间,体会“人与自然、生活”的和谐与乐趣。由此把本课的教学领域定为欣赏·评述课型,使教学在单元学习上更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
本课定位为以欣赏“儿童”为主题的各种美术作品,从中了解画种的绘画工具、画面形式和内容特征,用口头讲述、连线选择和填写表格等方式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视觉感受;在创作活动中,表现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悟。在完成本课的学习中,希望学生把美术的学习从技能的学习层面提高到文化的学习层面。因此,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是这节课最值得思索的地方。
【学情分析】
从教材教参中分析得知这是一课涵盖了生活、人文与美术于一起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容量大、思维开阔,教学更具有开放性。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个年龄段对于欣赏美术作品的掌握初步具备一定的方法和素养,好奇、好问、好玩并乐于探究,但是观察能力还不够细致,也喜欢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教师过多的陈述作品美感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因体验不到美术的乐趣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要善于借助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大胆表述。教学活动只有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才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从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规划考虑,从学生水平能力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形式,这样既适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课堂的愉悦性,提高对课堂的成功感,从而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的发展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领域为定为欣赏·评述,采取“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师生共同互动学习;二是与本课教学内容、审美情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相结合,做到源于课本有优于课本;三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结合,充分考虑认知水平和生活空间。
由此选择多种多样的策略来完成教学教学目标:如对主题性美术作品欣赏从音乐情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欣赏评述、拓展创作等综合方法来解决重难点,教师提供一定的简单词汇供学生参考,使知识学习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词到句到完整的表述。从人文内涵与从动态的审美观念和自由的活动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活动空间,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虚拟活动情景、真实的作品展现、开展小组探究欣赏主题性美术作品、以生活中最感动的一幕进行创作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要点
作业要求
评价要点
1.
初步感知画家笔下中外儿童不同的造型特点。选择喜欢的美术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
2.
初步掌握中国画和油画的“线”与“画”不同的造型特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3.
感知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艺术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1.重点:感受画家笔下中外儿童不同的造型特点。
2.难点: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的艺术特点。
解决难点的方法:师生互动、学案探究、创作展演等方式来解决。
3.兴趣点:激发童年群体游戏的回忆;模仿画中儿童的表情和动作,激发观察兴趣,玩一玩群体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1.基本要求: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造型特点的感受。
2.较高要求: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中外画家笔下儿童不同的造型特点。
3.个性探究:能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描述。
2.掌握中国画和油画“线”与“面”的造型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积极参与欣赏体验活动,能与同学分享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感受。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喜爱的作品,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形与色、想法与感受)
2.审美能力;简单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特点和工具材料,学会通过观察儿童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中西艺术不同表现形式的魅力。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探究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接触国画与油画的工具、材料,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评述、互相交流,从中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欣赏作品中产生对中国画、油画艺术的热爱;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
学生小组准备
视频片段、音乐、课件、课本、学案、中国画绘画工具及作品、油画绘画工具及作品等。
课本、学案、生活照片、彩笔。
课题
《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
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一课时
探究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视频片段、音乐、课件、课本、学案、中国画绘画工具及作品、油画绘画工具及作品等。
2.播放音乐《让爱传出去》,布置艺术小展厅,绘画工具展示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具准备:课本、学案、生活照片、彩笔。
2.聆听音乐,观看美术作品,接触油画和国画的绘画工具。
3.观察、感受、体验中国画的工具和特殊技法。
营造美的氛围,通通过听、看、摸等开放式的体验,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不同的绘画作品的感受,并产生对本课学习的强烈兴趣。
课前
时间
课堂导入
1.
刚才课前时间你们在课室里观察了什么?(绘画工具、美术作品)
2.请同学翻开课本第一课。(板书:画家眼中的儿童)
3.课文一共出现了8幅作品,
大家说说他们都是表现什么主题的?
4.
【学案1】作品中的儿童有些什么特点?(板书:儿童的特点)
1.观看小展览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研究国画和油画的绘画工具。
2.阅读课文,了解本课的绘画主题,通过【学案1】的词语理解课文绘画作品中小孩子的特点。
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忆,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内心对作品初步的感受。
3
课堂发展
1.欣赏第一组中国画作品。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绘画了一个什么情景?
2.重点讲解《牧童》,从古诗到国画,感受意境之美。
3.
比较一下三幅作品绘画风格,大家来说说有些什么不同?(了解工笔和写意的技法。)
4.老师示范国画,感受工笔画法的绘画方法。
1.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简单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2.从古诗到国画,感受意境之美。
3.感受中国画两种不同的风格的画法:工笔画法、写意画法。
4.观察判断老师绘画的方法。
1.在学习中设计由浅至深帮助学生学习。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对作品表达所运用的词汇有一定的限度,所以提供部分词汇帮助学生解决表达的问题,使学生体验在表达过程中的成功感,帮助他们在欣赏评述方面的学习上建立信心。
2.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对画种工具和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和体验。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表达感受。
25
5.欣赏第二组油画作品,你喜欢哪一幅?
6.从作品的色彩、构图和场景去分析两幅油画,简单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7.小组内讨论完成调查作业。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绘画工具,感受两种不同画种的艺术特点。
8.中国画与油画各有不同的艺术特点,你喜欢哪一种?
5.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简单表达对作品的感受。6.通过老师讲解,感悟中国画和油画之美。
7.分组讨论,完成观察表格作业。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绘画工具,感受两种不同画种的艺术特点。8.表达自己对不同画种的喜爱。
9.欣赏第三组作品,回忆以前玩过的小游戏。分析作品的情景与绘画技巧。
10.从观看集体游戏小视频、模仿画中小朋友的游戏,增强对快乐回忆的深切感受。
11.介绍丰子恺。让学生对漫画的表现形式有所了解。
9.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小游戏,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简单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10.观看集体游戏小视频,模仿画中小朋友的游戏,增强对快乐回忆的深切感受。
11.认识丰子恺爷爷的作品。
总结与创作
1.画家眼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如此生动、可爱?老师分享感动的回忆,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2.
【学案2】画一画:回忆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让你感到快乐的情景。(作业形式:线条画)
1.学生讨论、欣赏、回答。
2.
【学案2】画一画:学生在愉快的回忆中创作,感受如何表达快乐的儿童。
1.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加深对儿童画作品的理解。
2.新颖的创作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
展示与拓展
1.班内分享自己的快乐回忆。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总结,老师引导。
1.讲述自己绘画作品的感受,分享快乐的回忆。
2.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检查、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评价吸取别人的长处,丰富自己的学习效果。
5
板书设计
中国画






【学案设计】
1.读一读。
可爱、欢乐、吉祥、热闹、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切、
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大自然气息……
2.画一画。
回忆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让你感到快乐的情景。(线条画)
(班级:二年

姓名:


完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