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1 倍的认识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1 倍的认识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9 12:2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倍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教材第5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理解“倍”的意义,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之外,还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种倍数关系。你想了解什么是“倍数”关系吗?那就好好学习今天的数学课吧!(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50页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情境图)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图中有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10根白萝卜。(板书)
师:如果我们把6根红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吗?(学生齐答)
师:所以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倍数。那么,你知道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不错,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以较小数为1份数,再看看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能将较大数分成几份,较大数就是较小数的几倍,而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几个这个数。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3 6
第2题:4 20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倍的认识
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3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10根
5个2根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1.通过自主学习,感悟“倍”的意义。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在现实素材中,在自主探究中,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倍”的意义;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主动发展。
2.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通过多种渠道(眼看、耳听、口说、手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进入更高的一个层次。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看图填空。
○○○
□□□□□□□
再增加(  )个□,□的个数就是○的(  )倍。
分析:图中有3个○,7个□,将这7个□每3个分成一组,可以分两组,剩1个□,再加2个□,还可以再分一组,此时,□的个数就是○的3倍;加5个,可以再分两组,□的个数是○的4倍……
解答:(答案不唯一)2 3
解法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对于图形类问题,可以使用图示法解决。
倍数的故事
有一个国家连年征战,却屡战屡败,国王为此事伤透脑筋。国臣建议请地方有名的智者来为国王解忧。国王见到智者,言明战胜敌国之后必有重赏,智者却对国王说:“我不要金银珠宝,只要米就好了。”智者指着一张棋盘,继续说道:“在棋盘上的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八粒米,后一格放的米粒数是前一格的两倍,直到放到格子用完,棋盘上的米就是我要的赏赐。”国王一听,心想,这还不简单,米多得是,于是答应得很干脆。
待到智者凯旋,国王计算米粒的数量,才发现不得了,若依约给米,整个国库的米都不够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