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1 口算乘法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1 口算乘法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9 12: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57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
一、情境引入
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到儿童游乐园游玩,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碰碰车,玩得很开心。同学们,你能根据教材第56页中的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情境图)
师: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今天先来学习它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57页例1。
师:坐碰碰车每人20元,求3人需要多少钱。想一想应该如何列式?你又是怎么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用加法口算。
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个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元)。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20就是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元。
方法三:利用表内乘法口算。
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上1个0,所以20×3=60(元)。
师:我们算出20×3=60,那么你知道200×3等于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名学生回答)
师: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请同学们尝试归纳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点名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和一位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转化为表内乘法计算,即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用表内乘法),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教学教材第57页例2。
师:坐过山车每人12元,求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如何列式?又该如何计算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用加法口算。
12+12+12=36(元)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10×3=30 2×3=6 30+6=36(元)
师:想一想,12×4又该怎样计算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你能总结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吗?(点名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师: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这两个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学生齐答)
140 1400 1400 84 46 96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口算乘法
1.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讨论、表达中促进数学思维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算法的构建和理解。
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尽可能地选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二是有效地构建算法模型。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一只小狗的体重是13千克,一只梅花鹿的体重是小狗的3倍。梅花鹿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析:因为梅花鹿的体重是小狗的3倍,所以求梅花鹿的体重也就是求13千克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13×3=39(千克)
答:梅花鹿的体重是39千克。
解法归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乘号的来源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种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另一种是“·”,最早由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像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第2课时 口算乘法(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运用练习。(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2,4,5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
难点:了解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点名学生回答)
50×4 300×3 80×9 14×2
2.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2题。
师: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求一共用了多少钱,应该如何列式计算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说说你的口算方法。(点名学生回答)
师: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我们可以利用数的组成口算,也可以借助表内乘法口算。
2.教学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5题。
师:同学们喜欢打羽毛球吗?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过羽毛球吗?(学生齐答)
师:一筒羽毛球有12只,你知道4筒一共有多少只吗?(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点名学生回答)
师:如果一只羽毛球3元,老师准备买一筒,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吗?(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二第1,3,6,7,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80 800 8000 54 540 5400
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对应个数的0。
第3题:30×8=240(千克) 答:一共运来240千克苹果。
第6题:24×2=48(元) 答:买24瓶需要48元。
第7题:720 62 3500 88 360 39
第9题:62 158 9980 30 510 63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口算乘法的运用练习
     2.90×4=360(元)       5.(1)12×4=48(只)
     答:一共用了360元。
答:4筒一共48只。
(2)12×3=36(元)
答:一筒共36元。
1.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熟练后再口算。
由于有表内乘法的基础,对学生来说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掌握起来较为轻松,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由于要分步口算,学生计算中容易出错。练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笔相结合,而不是固定在口算。熟练分步计算后,再脱离动笔进行口算。
2.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本节课是练习课,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增强课堂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分析:将24写成两个一位数的乘积,有3×8=24,4×6=24,在其中一个一位数末尾加上一个0,就可以写出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240的乘法算式。
解答:30×8=240 80×3=240 40×6=240 60×4=240
解法归纳:构造整十数与一位数相乘,积为几百几十数的乘法算式可以先写出两个一位数相乘,积为两位数的乘法算式,然后在其中一个一位数末尾添加一个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