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3 分数的简单应用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 3 分数的简单应用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9 12: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1课时 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教材第100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在理解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2.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分数的理解。
3.根据对分数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取其中的几份也可用分数表示。
难点: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
一、复习引入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过渡到新知识。
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是把什么平均分?
(2)用剪刀把4个小正方形剪开,一个小正方形个数是总个数的几分之几呢?这时又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把几个图形平均分用分数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0页例1。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小组合作,动手研究。
①剪一剪,说一说。
右图把一个大正方形剪成4个小正方形,有4个小正方形。
②比一比。两个图的整体有何不同?
左图中整体是1个大正方形,右图中整体是4个小正方形。
③试着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两个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2)说说把什么平均分?(6个苹果)
师:平均分成了几份?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2份呢?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把几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板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  
第2题:3个涂红色,6个涂蓝色,涂色略
第3题:取出4根小棒。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对分数有更深的认识吗?
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几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1.知识过渡,升华认知。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创设情境,自然升华到新知识的学习,即由以前把“一个”东西平均分过渡到把“几个”东西平均分仍可用分数表示,并通过操作、说意义等方法来巩固新知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王爷分饼
古时侯,一位王爷去山上看望习武的儿子们。兄弟几个见父王来了,立刻围了上来。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说着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了两份,给了老大一块。嘴馋的老二说:“父王,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了四份,给了老二两块。贪心的老三说:“父王,给我三块饼。”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他三块。一向老实的大哥说话了:“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王爷把第四块饼平均分成十二份,给了老四六块。老四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的最多。同学们,你们觉得谁得到的饼最多呢?
第2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第10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能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
2.提高学生对分数的简单应用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
难点: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引入
1.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在研究分数时,可以把什么拿来平均分?
2.
上图是把什么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1份涂色,要涂几个○?(3个)把其中2份涂色,要涂几个○?(6个)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1页例2。
有12名学生,其中是女生,是男生。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你收集到哪些信息?说说“其中是女生,是男生”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点名回答)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师:怎样求女生人数呢?关键是理解哪句话?
画12个○表示12名学生,涂色表示其中的。
师:看图再说说“其中是女生”的含义。(要求女生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多少)
师:怎么列式解答?(12÷3=4(人))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又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尝试画图表示题意。
师:说说“是男生”这句话的含义。(要求男生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2份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解答?(12÷3=4(人) 4×2=8(人))
师:回顾一下我们分析解答的过程,检查一下有无错误的地方,写出答案。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几份是多少。
三、巩固反馈
1.某班有36人,其中男生占,则女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1-= 36÷9=4(人)
4×4=16(人)
方法二:36÷9=4(人) 4×5=20(人)
36-20=16(人)
2.一盒糖有20颗,小明吃了,小林吃了。谁吃得多?
20÷5=4(颗) 4×2=8(颗)
20÷4=5(颗) 8>5 小明吃得多
四、课堂小结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分数的研究告一段落,你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疑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2:12÷3=4(人) 4×2=8(人)
答:女生有4人,男生有8人。
1.直观教学,帮助理解。
本课是运用分数的意义,反过来求这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是否理解分数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课通过画图、看图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说出分数的意义,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这样设计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收到了实效。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一部动画片共45集,小玲第一周看了,第二周看了余下的,第三周看了余下的。还剩多少集没看?
分析:分别算出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各看了多少集,再用总集数减去前三周看的集数,就是没看的集数。
解答:第一周:45÷9=5(集)
第二周:(45-5)÷8=5(集)
第三周:(45-5-5)÷7=5(集)
45-5-5-5=30(集)
答:还剩30集没看。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每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
第3课时 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简单应用的运用练习。(教材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二第1,2,6题)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将简单的分数应用到实践中,利用分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培养解题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解决关于分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常见分数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基础练习
1.一根长49米的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第一次的。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米,比宽多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师:把8个○平均分成4份,1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多少个?(点名学生回答)
师:2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多少个?(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里的整体“1”是什么?(学生齐答)
2.教学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师:观察教材第102页第2题中的图形,数一数有多少个?看谁数得快。
师:根据下面的分数涂一涂,你是怎么涂的,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学生展示涂法)
教师总结:只要明确需要涂几个,具体怎么涂都是可以的。
3.教学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二第6题)
师:从题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其中是黑兔”是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师:要求黑兔有多少只,怎样计算呢?怎么列算式?(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5÷3)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做一做。(点名学生板演)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二第3,4,5,7,8,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  
第4题:6 8
第5题:6
第7题:45÷5=9(本) 9×2=18(本)
第8题:15÷3=5(条) 15÷5=3(条)
5>3 左边的猫吃得多
第9题:第一幅图涂3个,第二幅图涂6个,第三幅图涂9个。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分数的简单应用的运用练习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时,用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已知物体的总数,求它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用总数÷份数;已知物体的总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用总数÷份数,再用商乘所占的份数。
1.自主探究,培养解题能力。
本节课作为分数的简单应用的练习课,重点是应用前面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喜悦和快乐。
2.结合实际,动手操作。
在课堂习题的选择上,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注意力显著提高。在课堂中,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一画,结合简单的图形来帮助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题目。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一位老伯留下遗嘱,把他的遗产17匹马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得总数的,二儿子分得总数的,小儿子分得总数的,要求必须分得活马。三个儿子没有办法执行遗嘱。一位邻居知道了这件事情,牵着一匹马来解决了这个分遗产问题,并很快依照遗嘱的要求分了马。邻居是怎样分马的?老伯的三个儿子各分得几匹马?
分析:17匹马不能被平均分成2份、3份、9份,可以把邻居的马放进分配的总数中,17+1=18(匹),18匹马可以满足分配条件。当分配结束后,再把借用的一匹马还给邻居。
解答:17+1=18(匹)
大儿子分得18÷2=9(匹)
二儿子分得18÷3=6(匹)
小儿子分得18÷9=2(匹)
答:大儿子分得9匹马,二儿子分得6匹马,小儿子分得2匹马。
解法归纳:这是一道巧解题,整体“1”不能平均分,需要对其数量进行增(减),从而符合平均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