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 秒的认识 人教版.DOC(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2 秒的认识 人教版.DOC(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9 12: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时间的计算
第1课时 时间的计算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教材第4~5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钟表模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操作钟表模型,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引导学生观察并点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时,分针从一个小格走到下一个小格是(  )分,分针走一圈是(  )时,秒针走一圈是(  )分。
(3)1时=(  )分 1分=(  )秒
我们已经学会了看时间,那么如何对各种时间单位进行换算呢?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页例1。
师:1时等于多少分?(学生齐答)
师:那么2时又等于多少分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想法: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分)。
师:回答得很正确,1时等于60分,当把时化成分,“时”前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当把分化成时,“分”前由几个60相加组成,就是几时。1分等于60秒,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2.教学教材第5页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如何计算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小组交流,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给出方法一:直接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
学生给出方法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格5分,一共15分。
学生给出方法三:因为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
学生给出方法四:7:30过15分钟就是7:45。
师:同学们给出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时间我们称作“时刻”,而计算得出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需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需要经过计算。
师:刚刚我们计算了小明从家到学校的用时,同学们还记得今天早上你是几点出门上学,又是几点到校的吗?请大家计算一下上学路上一共花了多长时间?(点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反馈
1.拨表小游戏。(老师说出两个时刻,学生按要求在钟表模型上拨出两个时刻,然后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2.完成教材第4页下方“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 180 100
3.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还要等20分才开门。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对时间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时间的计算
例1:1时=60分 2时=(  )分 2时=60分+60分=120分
1.借助模型教学,让课堂不再抽象。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时间单位的换算,难点是关于时间的计算。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通常我们计算的进率都是10,而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对于初学者有一定难度。但通过钟表模型,让学生找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通过数格子,化抽象为具体,就总结出了时间的计算方法。
2.设计体验中教学、参与中学习的教学形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多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求知的积极性。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小红家的老式挂钟停了,电台报时15:00时,奶奶跟电台对钟,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弄颠倒了。钟开始走动,小红放学回家见钟上正好是3时整,那么小红回到家时应是几时几分?
分析:“电台报时15:00时,奶奶跟电台对钟,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弄颠倒了”,这时奶奶把时间调到了12时15分,到小红放学回家时,经过了3时-15分=2时45分,再加上电台报时的时刻,就是小红回到家时的时刻。
解答:3时-15分=2时45分
3时+2时45分=5时45分
答:小红回到家时应是5时45分。
解法归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小红回家时,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再加上电台报时的时刻就是老式挂钟应显示的时间。
珍惜时间
你知道美国、日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0点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第2课时 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时间单位的认识及简单换算的运用练习。(教材第6~8页练习一第2,4,8,9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时=60分,1分=60秒及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2.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时间计算问题。
3.通过对时间的认识,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及简单换算。
难点:时间的计算。
一、基础练习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师:哪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各需要多长时间?(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讨论是否合理)
师:那我们下面来看看第2题,你认为括号里面的时间单位应该是什么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你或者你的家人做同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呢?比较起来,是更快还是更慢?(点名学生回答)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师:如何比较9分和90秒这样两个数呢?它们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做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回答正确,我们首先应该把两个数的单位统一,那么可以怎么做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9分=540秒 因为540秒>90秒,所以9分>90秒。
方法二:90秒=1分30秒 因为9分>1分30秒,所以9分>90秒。
师:很不错,我们既可以把单位都统一成前者的单位,也可以都统一成后者的单位,单位相同后,我们就能知道哪个大哪个小了。
师:下面大家练习用这两种方法比较第4题的其余几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2.教学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师:第二个钟面上,时针指向11和12之间,分针指向8,那么,同学们能告诉老师现在时间是多少吗?(学生齐答,老师板书)
师:算一算,从11:20到现在,是不是过了20分,我们的时间有没有填正确。
师:再来看第三个钟表,谁能说说现在时间是多少?(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从11:40到现在,又过了多长时间呢?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点名学生读出下面钟表中的时间,计算出两相邻时刻间的时长。(老师板书)
3.教学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
师:同学们坐火车遇到过列车晚点的情况吗?说说你的情况。(点名学生分享)
师:来看看第9题,一列火车本应9:15到达,结果晚点25分钟,你知道火车什么时候到达的吗?
师:火车晚点25分钟,那么火车到达时间是在9:15之前还是之后25分钟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火车到达时间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计算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一第1,6,
10,1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少于1分钟 多于1分钟
第6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略。
第10题:
第11题:(1)40分钟 
(2)做眼保健操 (3)最晚7:30从家里出发,因为10分后就是7:40。 (4)规律:每节课都是40分钟,课间休息都是10分钟,所以第四节课上课时间是10:55-11:35。
2.在里填上“>”“<”或“=”。
2分130秒   
420秒5分
4时240分
1分20秒90秒
< 
>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同学们对时间单位的换算和时间的简单计算掌握了吗?
时间单位的认识及简单换算的运用练习
4.方法一:9分=540秒 因为540秒>90秒,所以9分>90秒。
方法二:90秒=1分30秒 因为9分>1分30秒,所以9分>90秒。
8.11:40 20分 12:00 4:15 45分 5:00 25分 5:25
9.9时15分+25分=9时40分
答:9:40能到达。
1.通过活动认识时、分、秒。
根据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通过活动认识时、分、秒,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感受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2.教学联系生活。
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交流中大胆展示自己,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张叔叔每天乘35路公交车上下班,已知35路公交车每10分钟发一辆车。今天早上张叔叔8:05到达公交车站,发现2分钟前刚有一辆35路公交车离开,那么张叔叔最快什么时间才能坐上车?
分析:张叔叔最快还要等8分钟才能坐上车,已知8:05到达公交车站,算出8分钟后的时间即可。
解答:10-2=8(分钟)
8时5分+8分=8时13分
答:张叔叔最快8:13才能坐上车。
解法归纳:求出到达公交车站的时间与下一发车时间的间隔,两者相加即可得到。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工具常见的为两种:一种是“日晷”,一种便是“漏”。
日晷,以太阳的移动投射在晷上的阴影,对应晷面上的刻度,根据投射到的相应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辰。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至刻(15分钟)。
当遇到阴雨天或没有太阳的时候,日晷就无法发挥作用,这时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计时工具——漏壶。
漏壶,以滴水为计时,利用孔口流水通过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观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