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8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8的乘法口诀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5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明白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8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
难点: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一、复习引入
口算。
4×7=
7×2=
3×6=
5×6=
6×4=
3×3=
5×2=
7×3=
7×4+3=
5×7+5=
6×6-6=
3×5+3=
二、学习新课
编制8的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学校军乐队方队)
(1)编写8的乘法口诀。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信息?
军乐队站成了8排,每排有8人
师:同学们看看,小狗是怎样算的?(分小组交流、讨论)
1排有8人;
2排有8+8=16(人);
3排有8+8+8=24(人);
4排有8+8+8+8=32(人);
5排有8+8+8+8+8=40(人);
6排有8+8+8+8+8+8=48(人);
7排有8+8+8+8+8+8+8=56(人);
8排有8+8+8+8+8+8+8+8=64(人)。
师:小狗终于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人,你有更简单的办法吗?(引导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并填写表格)
有几个8
乘法算式
口 诀
1个8
1×8=88×1=8
一八得八
2个8
2×8=168×2=16
二八十六
3个8
3×8=248×3=24
三八二十四
4个8
4×8=328×4=32
四八三十二
5个8
5×8=408×5=40
五八四十
6个8
6×8=488×6=48
六八四十八
7个8
7×8=568×7=56
七八五十六
8个
8
8×8=64
八八六十四
(2)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儿歌。
1只螃蟹一张嘴,2只眼睛,8条腿;
2只螃蟹二张嘴,4只眼睛,16条腿;
3只螃蟹三张嘴,6只眼睛,24条腿;
4只螃蟹四张嘴,8只眼睛,32条腿;
5只螃蟹五张嘴,10只眼睛,40条腿;
6只螃蟹六张嘴,12只眼睛,48条腿;
7只螃蟹七张嘴,14只眼睛,56条腿;
8只螃蟹八张嘴,16只眼睛,64条腿。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检,最后集体订正)
第1题:四十 十六 六十四 三 六 七
第2题:24 三八二十四
32 四八三十二
48 六八四十八
56 七八五十六
40 五八四十
16 二八十六
24 三八二十四
64 八八六十四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
8的乘法口诀
1.在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师生合作创造良好、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给学生真诚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取自信心。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九九歌”的故事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九九歌”,或叫小九九,可这个歌诀为什么叫“九九歌”呢?
在古代,“九九歌”是由九九八十一开始的。所以称它为“九九歌”,“九九歌”的起源很早。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据说,在春秋时的一代明君——齐桓公为了广招贤人奇士,曾经设立了一个“招贤榜”,可是“招贤榜”贴出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应招,终于有一天,来了个秀才模样的人。由于招贤榜贴出很久才有人来应征,兴奋的齐桓公亲自带人到招贤馆门口迎接。
没想到,来人二话没说,开口就朗声背道:“九九八十一、九八七十二……二二得四。”背完了,向着齐桓公深深的作了一个揖。说道:“大王,见笑了。”
齐桓公和他手下的人听完,都哈哈大笑,齐桓公问道:“难道会背九九歌也算什么稀奇?这就表示你有才学吗?”
来人却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大王,会背九九歌也实在算不上是有才学。但是大王如果能对我这样一个只会背九九歌的人都能以厚礼相待的话,这样一来,还愁天下有才学的人不会接连来投奔您吗?”
齐桓公听了,说:“言之有理,那么先生就是我招来的第一位贤士了。”从此,贤人们都分别来投奔齐桓公,齐国也越来越强大。
根据这个故事来推算,我们现在的乘法口诀的前身——“九九歌”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第2课时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练习。(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八)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一、基础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8×2= 7×7= 8×4=
7×5= 3×8= 7×6=
7×8= 6×8= 4×8=
3×6= 7×3= 8×8=
2.背口诀。
集体背,点名背。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八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怎样找玩具。(指名几名学生说说题意,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并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要先把自己手中的乘法算式的结果算出来,然后根据所得的结果找玩具,找到相应的玩具用线将它们连起来。
2.教学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八第6题。
(课件出示螃蟹图)
引导学生们拍手做游戏(两个同学一组):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8只螃蟹64条腿。
3.教学教材第77页练习十八第12题。
(课件出示第12题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教师指名学生说图意)
小组讨论解决“共有多少人”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8×3+4=28(人)
或3×8+4=28(人)
第二种:8×4-4=28(人)
或4×8-4=28(人)
师:谁能说清这两种方法表示的意义?(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第一种方法:先算前三桌的人数,再加上第四桌的人数。第二种方法:先算出四张桌子够坐多少人,再减去4个空座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6~77页练习十八第1、2、3、8、1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1题:8×1=8 8×2=16
8×3=24
8×4=32
8×5=40
8×6=48
8×7=56
8×8=64
第2题:8×4=32或4×8=32
第3题:32 16 48 42 40 56 24 35 36 18 64 28
第8题:16 21 48 16 30 32 35 16 40 24 56 24
第11题:48 24 40 48 24 40 48 24 40
发现:每一列算式的计算结果都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1.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8的乘法口诀之后的一节练习课,既是对8的乘法口诀的一次练习、巩固,也是对乘法知识一次比较综合的梳理。所以在教学上分了若干个有针对性的小环节,串成本节练习课。为了避免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练习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拍手做游戏。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