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2 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2 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09 13: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一、复习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102页总复习第6题)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正确地区分角和直角。
一、回顾整理
【回顾】复习角和直角。
(1)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按角的大小角分为哪几类?
(3)怎样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怎样画一个直角?
师生互学总结:(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2)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3)判断直角的方法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4)画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二、知识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2页总复习第6题。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下面的习题。
认一认,填一填。
上图中,(  )是锐角,(  )是钝角,(  )是直角。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答案:②④⑥ ①⑤ ③⑦
总结: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可以判断出一个角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1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答案:(画法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1.让学生在折、拼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一些有趣的几何现象或问题,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意愿,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
2.这些操作活动的本质是借助直观表象重现那些已经认识的图形。组织这种操作不仅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有关图形特征的感知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激发富有个性的尝试和探索。重要的是活动本身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以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观察物体
课时目标导航
一、复习内容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教材第102页总复习第7题)
二、复习目标
复习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
一、回顾整理
【回顾】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1)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
(2)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
师生互学总结:(1)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2)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观察,形状不同。
二、知识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2页总复习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2.下面的图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
(2)
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答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观察物体
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1.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这些内容较为直观形象,因此学生的印象较为深刻,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复习起来也较为轻松。但正因为这样,使得有些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复习,导致漏掉了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本节课的复习,还是要注重直观感受。从一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如何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然后通过一个小的例题,让学生复习方法。对于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还好,但对于没学好的学生,使他们没有把握住二次学习的机会,这也是身为一线教师的重大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弥补不足的机会,这样也有利于课堂趣味性的提高。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