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体会学生对师恩的感激之情。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领进门》是这单元的第一课。因而这一教学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课文以较多篇幅记忆了开学第一天田老师在国语课上讲故事的情形,重点刻画了田老师的想象力和“我”入迷的情态,以及说明他是如何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学情分析:
本课是课后不列生字的第一课,这对落实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训练目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教师在一开始应引导学生温习学习字词的方法,然后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最后两节写了师二人40年后再相遇的情景,对于句子学生难于理解,因此不必做过多的议论,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谁能来说说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作家回忆了她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板书:老师领进门。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
3、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后面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都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字典。
(3)检查。
(根据学生实际,随机出示生字,注上拼音,并朗读正音。)
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给学生提出识字新要求,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2、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品味、朗读。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解释第一句,并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4、尝试背诵第二节。
(让学生在默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然后感悟、领会其含义。)
四、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不忘师恩的故事流传至今。推荐阅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毛泽东的《我的老师许特立》。
五、完成《词句活动室》2
六、课后拓展。
说说我心中的好老师。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学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
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3、激趣:“老师领进门”,老师是谁?领进的是什么门?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后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列出生字。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经认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字是不同的。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老师巡视)。
(3)检查。
出示词语:后殿红摹纸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衣襟
学生提问考同学。
2、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
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教师随时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一)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的?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二)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领会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1)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两者结合巧妙,而且饶有情趣);
(2)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品位、朗读。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解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感激之情。
(四)尝试背诵最后两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说说不忘师恩的故事或自己尊敬老师的事。
五、作业
1、完成词句活动室2。
2、收集尊师的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