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率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
重大发明
火车
汽船
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
原子弹、克隆技术等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火车时代”)
“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
“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
知识点二: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2)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2)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成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4)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知识点三:经济全球化问题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开始了。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慢慢联结起不同地区的市场,资本主义通过野蛮的手段,终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2.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开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结束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俄国十月革命则吹响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的号角。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重大打击,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纷纷做出调整。
4.现代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后)
(1)原因:①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根本原因);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具体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①减少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②有利于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②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核心素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3、要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把握机遇。
4、要大力推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
6、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
7、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8、发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加大科研的投资和发展,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等。
专题训练10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
(2019·湖南怀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了现代的全球化。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间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1)依据材料一,分析作者把哪一事件看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第一位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测列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各一例。
(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给我们什么重要的启示?
答案:(1)新航路开辟;麦哲伦;
(2)第一次:火车或轮船;第二次:汽车或飞机;
(3)蒸汽时代;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会促进社会进步。
2.
(2019·四川广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19世纪30至40年代,机器制造业诞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50至70年代,美、法、德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中,动力机“万能蒸汽机”的研制者是谁?
世界上第一台较实用的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理论新成果的指导下,众多的新技术、新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国家涌现出来,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人类从蒸汽时代进人电气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程师狄塞尔的发明是什么?美国人福特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请列举欧美工业化国家社会巨变的主要表现。
(5)“冷战”结束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的组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1)瓦特;史蒂芬孙;
(2)电力的开发和利用;
(3)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或柴油机);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实行标准化生产。
(4)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任答一个即可)
(5)世界贸易组织。
3.(2019·四川南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己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材料二
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区。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灰及400万吨二氧化硫。1962年12月,鲁尔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当月死亡人数同比猛增了156人。
(1)材料一中体现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从材料二中找出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谈谈你对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造成1929—1933年美国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国是什么?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对策?
材料四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
(3)根据村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恢复并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环境污染,疾病频发,死亡人数上升等社会问题。认识:发展绿色经济,倡导健康、低碳生活,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2)变化的趋势:1922—1929年逐渐增长,1929—1933年迅速下降,1933—1939年逐渐恢复(或上升——下降——上升,意思相近即可)。经济危机的爆发。实行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干预经济)(答出新政具体措施,可酌情考虑。)
(3)美国的援助和扶持(只答出马歇尔计划不给分)。高科技的推动(或发展高科技产业)。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重科技创新,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2019·山东青岛)【学科素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yuántuó)、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gù)、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植物开花生长的季节不得进山砍伐,在鼋、鼍、鱼、鳖、泥鳅、鳝鱼等繁殖的季节不得将渔网、毒药投放在湖泊、河泽之中,确保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之后才能获得这些自然资源。)
——《荀子》
材料二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材料三
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实证】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很早就关注自然问题,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并用其主张加以说明。
【史料实证】
(3)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唯物史观】
(4)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家国情怀】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答案:(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庄子认为大自然中有万物生长,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与自然融为一体(或“天人合一”的理念)(任答一人即可)
(2)垦荒措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符合提议也可)
(4)提倡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境保护理念,避免使用污染环境的用品等(言之有理即可)。
PAGE专题10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率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
重大发明
火车
汽船
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
原子弹、克隆技术等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火车时代”)
“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
“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
知识点二: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2)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2)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成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4)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知识点三:经济全球化问题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开始了。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慢慢联结起不同地区的市场,资本主义通过野蛮的手段,终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2.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开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结束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俄国十月革命则吹响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的号角。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重大打击,各国纷纷寻找出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纷纷做出调整。
4.现代社会,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后)
(1)原因:①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根本原因);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具体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①减少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②有利于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②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核心素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3、要坚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把握机遇。
4、要大力推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
6、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
7、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8、发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加大科研的投资和发展,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等。
专题训练10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
(2019·湖南怀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了现代的全球化。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间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1)依据材料一,分析作者把哪一事件看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第一位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测列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各一例。
(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三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给我们什么重要的启示?
2.
(2019·四川广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19世纪30至40年代,机器制造业诞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50至70年代,美、法、德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中,动力机“万能蒸汽机”的研制者是谁?
世界上第一台较实用的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理论新成果的指导下,众多的新技术、新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国家涌现出来,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人类从蒸汽时代进人电气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程师狄塞尔的发明是什么?美国人福特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请列举欧美工业化国家社会巨变的主要表现。
(5)“冷战”结束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的组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3.(2019·四川南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己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材料二
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区。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灰及400万吨二氧化硫。1962年12月,鲁尔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当月死亡人数同比猛增了156人。
(1)材料一中体现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从材料二中找出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谈谈你对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造成1929—1933年美国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国是什么?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对策?
材料四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
(3)根据村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恢复并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2019·山东青岛)【学科素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理念,为我国指明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yuántuó)、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gù)、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植物开花生长的季节不得进山砍伐,在鼋、鼍、鱼、鳖、泥鳅、鳝鱼等繁殖的季节不得将渔网、毒药投放在湖泊、河泽之中,确保这些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之后才能获得这些自然资源。)
——《荀子》
材料二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道、府垦至二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至三百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材料三
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史料实证】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很早就关注自然问题,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并用其主张加以说明。
【史料实证】
(2)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的过度实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危害?
【唯物史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家国情怀】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