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2课时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19页内容,练习二第2、3、4题。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是“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儿童乐园去玩,你们想去吗?(板书:儿童乐园)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
(1)你观察到了什么?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有多少人坐小飞机?乘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上面的问题,为抽象出乘法算式打基础。
(1)坐小飞机的有:2+2+2+2=8(人)。
(2)乘小火车的有:4+4+4+4+4+4=24(人)。
(3)划小船的有:3+3+3=9(人)。
(4)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3+3=6(人)。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
师:像2+2+2+2这样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4=8(人)或4×2=8(人)(师边说边板书)
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学生跟老师读)
4 × 2 = 8(人)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让学生向同桌介绍算式2×4=8(人)各部分的名称。
4.请学生结合上述解决“儿童乐园”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每人选择一道连加算式,把它改写为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可以改写的理由。
生: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4×6=24(人)或6×4=24(人)。
师:“其中4是相同加数,6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生:我看到有3个3相加,就列式为3×3=9(人)。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列出另外一个乘法算式。两个乘数一样时,就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9页“练一练”的1~5题。
看图列式计算,说说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2.完成练习二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便;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2+2+2=8(人)
4
×
2
=8(人) 或2×4=8(人)
↓
↓
↓
↓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4+4+4+4+4+4=24(人) 4×6=24(人) 或6×4=24(人)
3+3+3=9(人)
3×3=9(人)
3+3=6(人)
3×2=6(人)
?教学反思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繁琐,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趣味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