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语文·四年级下册·RJ
第五单元
字词过关
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海上日出
品味赏析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新课导入
这些图片记录了人们在高山、平原……看到的日出美景,但只是一刹那的景象。那么每天太阳是怎么升起来的,升起时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我们就不能看到了。巴金先生乘船去巴黎,在海上航行的那些日子里,常常早起观看日出,并把看到的景象写下来寄给了他的哥哥们,让他们一起领略这壮观的景象。今天,我们也一起来领略这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吧!
学习目标
1.认识“扩、荷”等4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代表作品:《家》《寒夜》《随想录》等。
字词过关
拼一拼,读一读,给下列生字注音
扩
刹
镶
荷
kuò
扩大
chà
刹那
xiāng
镶嵌
hè
重荷
hé
荷花
仔细观察,写一写下面生字
扩
努
刹
范
烂
镶
紫
替
仅
整体感知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怎样的顺序描写日出的景象的。
时间顺序
下面表格里的空白处你会填吗?默读课文,填一填吧!
早晨
海上
巴金
看日出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有什么感受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合作探究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
天还没有大亮。
地点:
在海上。
环境:
周围很静。
事件:
看日出。
学习第2自然段
,感知日出前天空景象的美
1.课文写出了日出前什么的变化?
2.找出描写颜色变化的词。
3.“转眼间”、“不转眼”是什么意思?
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
日出前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找出描写太阳上升的景象的句子
.
2.句子比较:
A、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B、太阳慢慢地上升。
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表达效果上哪句更好?为什么?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日出时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向上升。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找出描写太阳上升的景象的句子。
2.句子比较:
A、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B、太阳慢慢地上升。
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表达效果上哪句更好?为什么?
“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
“努力”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日出后
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景象?
2.文中是如何描绘的?找出有关的语句。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品味赏析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比较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这不是伟大奇观吗?
这是伟大奇观。
反问句,加强语气,首尾呼应
拓展延伸
描写日出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
——[宋]梅尧臣《登泰山日观峰》
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重荷(hè
hé)
刹那(shà
chà)
紫色(cǐ
zǐ)
镶嵌(xiāng
rǎng)
√
√
.
.
.
.
√
√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2.太阳把一片云染成了紫色。(改为“被”字句)
这是伟大的奇观。
一片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
本课时讲解结束,同学们如果还有疑问,请与老师或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