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湖山镇中学 七 年级下册()预学案 班级( ) 姓名( )
11、宋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李群芝 审核:
学 案 教 案
一、明确目标知识与能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二、自主学习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为什么此时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完成下表(有些既是原因又是表现,有些只有表现) 原因 表现 农业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3、“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 ——苏东坡本则材料意欲印证宋朝哪一经济部门的发展?把这一部门详细说一说。 ( http: / / www.lianghui. / aboutchina / txt / 2008-04 / 10 / content_14787327_9.htm" \t "_top ) ( http: / / qzprice. / jgxh / lytd / haijiaoguan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htm" \t "_top ) ( http: / / image. / i 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5%BC%D2%B9%A6%B7%F2%D5%EB&in=23863&cl=2&cm=1&sc=0&lm=-1&pn=6&rn=1&di=1699817800&ln=13" \t "_blank )4、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了宋朝哪一部门的发展?各部门具体情况如何三、小组讨论四、展示拓展五、当堂测试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 ”,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3、宋朝时,( )在南方逐渐普及,( )成为著名的瓷都。(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4、(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 )和( )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身份相对自由,( )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课标告诉了我们: 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重点、难点:(必须明确) 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知识纲要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宋代农业的发展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3、宋代商业的繁荣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问题导学: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归纳)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2、自主学习 3、小组讨论:(可把分组汇报的具体做法写出来)4、合作展示:5、评估拓展:6、反思总结: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