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波的干涉与衍射
1.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沿同一直线传播,t=0时刻两波叠加区域各自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甲沿x轴正方向传播,乙沿x轴负方向传播,两列波的传播速度相同,甲的周期为0.4s,则( )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现象
B.t=0s时,x=4m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
C.t=0.2s时,x=4m处质点位置为y=-1cm
D.t=0.2s时,x=4m处质点速度为零
2.甲、乙两列完全相同的横波分别从波源A、B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时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若两列波的波速都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列波的频率都是4Hz
B.时,甲乙两波相遇
C.时,处质点的位移为负方向最大
D.时,处质点与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
3.图甲为某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图甲中平衡位置位于x=2m处的质点B的振动图象,质点C的平衡位置位于x=4m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其波速v=4m/s
B.在t=2s时刻,质点C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
C.要使该波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则障碍物的尺寸应远大于4m
D.若该波能与另一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一定为0.5Hz
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同一区域介质内,甲、乙两列机械波独立传播,传播方向互相垂直,波的频率均为2Hz。图中显示了某时刻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的情况,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甲波的振幅为5cm,乙波的振幅为10cm。质点2、3、5共线且等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1的振动周期为0.5s
B.质点2的振幅为5cm
C.图示时刻质点2、4的竖直高度差为30cm
D.图示时刻质点3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E.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质点5能通过的路程为30cm
5.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
B.该波的波速大小为1
m/s
C.经过0.3
s,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0.3
m
D.A、B两点的速度有可能相同
E.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0.4
Hz
6.如图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和f分别为ae和bd的中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c、e均为振动加强的点
B.f可能是振动加强的点,也可能是振动减弱的点
C.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相同,则c点的位移始终为零
D.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相同,则b、d两点的位移始终为零
7.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波峰的相遇点,c是两列波波谷的相遇点,则( )
A.a处质点的振幅为2A
B.c处质点始终处于波谷
C.b处质点为振动减弱点
D.c处质点为振动加强点
8.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1、S2相距6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相同
B.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
C.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m
D.两列波的波长都是1m
9.如图所示,两位学生课外研究简谐绳波的特点,P1、P2
是处于绳波两端的两个波源,波源的振动频率均为f,振幅均为Y,某时刻P1
发出的波恰好传到c,P2
发出的波恰好传到a,图中只画出了此时刻两列波在ac
部分的叠加波形,P1a间、P2c
间波形没有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三点是振动减弱点
B.a、c是振动减弱点,b是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Y
C.再经过时间,b处质点距离平衡位置最远
D.再经过时间,ac
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
10.一列周期为0.8
s的简谐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A、B、C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平衡位置分别位于2
m、3
m、6
m
处.此时B质点的速度方向为-y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0
m/s
B.A质点比B质点晚振动0.1
s
C.B质点此时的位移为1
cm
D.由图示时刻经0.2
s,B质点的运动路程为2
cm
E.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4
m的障碍物时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坐标原点O及(8m,0)处各有一个波源S1、S2.在t=0时刻,两波源同时起振,起振方向分别沿y轴负方向和y轴正方向,发出沿x轴方向传播、波速v1=v2=1m/s、波长λ1=λ2=2m的两列简谐波,振幅A1=40cm,A2=20cm,两列波相遇后,x=3m处的质点应为振动_________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点,其振幅为_______cm,t=5.5s时,该质点的位移为____________cm.
12.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如图(b),两列波的波速为2m/s,波长为________m.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引起的振动相互__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
13.如图波源S1在绳的左端发出频率为f1,振幅为A1的半个波形a,同时另一个波源S2在绳的右端发出频率为f2、振幅为A2的半个波形b,已知f1<
f2,A1>A2。P为两个波源连线的中点,则两波源起振方向______(填“相同”或“相反”),两列波到达P点的先后情况是_____(填“a先”、“b先”或“同时”);两列波在P点叠加时P点的位移最大可达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由图可知,乙波的波长为8m,甲波的波长为4m,由于波速相同,则两波的频率不同,所以两列波在相遇区域不会发生干涉现象,故A错误;
B.由上下坡法可知,两列波在x=4m处的振动方向均沿y轴负方向,则t=0s时,x=4m处质点速度沿y轴负方向,故B错误;
CD.由于乙波的波长为甲波的两倍,波速相同,则乙波的周期为甲波的两倍即为0.8s,从图示位置开始经过0.2s即半个周期甲波使x=4m处质点回到平衡位置,经过0.2s即四分之一周期乙波使x=4m处质点振动到波谷位置,由叠加原理可知,此时x=4m处质点位置为
y=-1cm
此时由于甲波使x=4m处质点回到平衡位置,所以此时速度不为0,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A.两列波长均为,根据可知频率为
A错误;
B.两波初始时刻相距,相遇用时
B错误;
C.时,结合B选项和波形平移法可知,甲、乙两列波在处均为波谷位置,所以质点的负向位移最大,C正确;
D.根据同侧法可知时,处质点与处质点的振动方向均向上,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A.根据图乙可知,0时刻B质点的振动方向沿着y轴负方向,根据同侧法可知,简谐波的传播方向为x轴正方向,根据图象可知简谐波的波长和周期分别为,T=2s,所以波速为
选项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简谐波的振幅为A=0.5m,因为t=2s=1T,所以质点C恰好经过1个周期,从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运动,选项B错误;
C.因为简谐波的波长为4m,所以要使该波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则障碍物的尺寸应远小于或等于4m,选项C错误;
D.该简谐波的频率为
所以若该波能与另一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0.5Hz,选项D正确。
故选D。
4.ACE
【解析】
A.质点1的振动周期为,选项A正确;
B.质点2为谷谷相遇点,为振动加强点,则其振幅为15cm,选项B错误;
C.质点2、4都是振动加强点,图示时刻质点2在波谷,位移为-15cm,质点4在波峰,位移为+15cm,则此时刻2、4的竖直高度差为30cm,选项C正确;
D.图示时刻质点3正处于波峰和波谷的中间位置,即在平衡位置,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此时向下运动,选项D错误;
E.质点5为振动加强点,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0.5T,质点5能通过的路程为2(A1+A2)=30cm,选项E正确。
故选ACE。
5.ABC
【解析】
A.由A质点的振动图象读出该时刻质点A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由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波沿x轴正向传播,故A正确.
B.由题图甲可知波长为
λ=0.4m,由题图乙可知周期为
T=0.4s,则波速为
v==1m/s;故B正确.
C.经过0.3s=T,则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3A=0.3m;故C正确.
D.A、B两点间距为半个波长,振动情况始终相反,速度不可能相同;故D错误.
E.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需要频率相同,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
f==2.5Hz时才能产生的稳定干涉.故E错误.
故选ABC.
点睛:根据振动图象读出各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由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是基本功,要熟练掌握.
6.AD
【解析】
AB.由图可知,a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点,而b、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点,e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因为当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加强,所以a、e均为振动加强的点,b、d均为振动减弱的点,而c在振动加强的连线上,f在振动减弱的连线上,因此c是振动加强点,f是振动减弱点,故A正确,B错误;
CD.若两振源S1和S2振幅相同,波峰与波谷相遇的位移为零,或平衡位置相遇也为零,则此时可位移为零的点有b、c、d、f,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7.AD
【解析】
a、b、c三点到达波源的路程差都为零,都为振动加强点,即振幅都为2A,振动加强点也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则c处质点不可能始终处于波谷,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8.AC
【解析】
A.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故A正确;
B.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于振动加强,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经过3个波长相遇,所以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AD
【解析】
AB.两列波的频率均为f,相遇后发生稳定的干涉,a、b、c三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是振动减弱点,故A正确,B错误;
C.再经过二分之一周期,即经过时间,b处质点仍处于平衡位置,故C错误;
D.再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即经过时间,两列绳波相互叠加,恰好抵消,ac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故D正确。
10.BCD
【解析】
由题图知,波长λ=8
m,则波速为v=m/s=10
m/s.此时B质点的速度方向为-y方向,由波形的平移法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A质点与B质点平衡位置相距x=1
m,则波从B质点传到A质点的时间t=s=0.1
s,故B正确;B质点此时的位移为y=sinπ
cm=1
cm,故C正确;由题图所示时刻经
0.2
s=T,由波形平移法可知,x=5
m处质点的状态传到B质点,B质点的运动路程为s=2y=2
cm,故D正确;因该列波的波长为8
m,则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4
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E错误.
11.减弱
20
-20
【解析】
两波源到质点的距离差d=5m-3m=2m=λ,根据两波源起振方向相反可得:质点为振动减弱点;故振幅为A=A1-A2=20cm;波源S1处振动传到质点的时间为3s,波源S2处振动传到质点的时间为5s;由波源S1起振方向向下,波源S2起振方向向上;根据周期,可得:t=5.5s时,波源S1传到质点的振动处于波谷,波源S2传到质点的振动处于波峰,故该质点位移为-A1+A2=-20cm。
12.4
减弱
【解析】
[1]两列波的波速均为2m/s
,由图可得T=2s,所以波长为
[2]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处的路程差为
为半波长,又因为两波源起振方向相同,所以振动减弱。
13.
相同
同时
【解析】由波形图可知,S1起振的方向向上;S2起振的方向也向上;两波源起振方向相同;两列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则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当两列波的波峰同时到达P点时,P点的位移最大,最大值为A1+A2。
点睛:两列波相遇时振动情况相同时振动加强,振动情况相反时振动减弱.同一介质里,波速是相同,则波长与频率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