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4:4.2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州市白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4:4.2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0 10: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1.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所示。
(1)实验时,先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以确定入射光线AO。接着,眼睛在玻璃砖的___________(选填“A侧”或“B侧”)观察所插的两枚大头针P1和P2的像,同时通过插第三、第四枚大头针来确定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2)此玻璃折射率计算式为n=___________(用图中θ1、θ2表示);
(3)为了减小误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应选择宽度适当大的玻璃砖
B.玻璃砖的两个侧面一定要平行
C.实验中p1、p2、p3和p4的间距应适当大一些
D.实验中应保证大头针p1、p2、p3和p4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根据“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先在图中的线段AO上竖直插上大头针P1和P2,然后准备在bb′外侧插上大头针P3和P4,则插P3的要求是________;插P4的要求是________;在实验中,有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记录表格,记录好数据并完成了计算。
甲同学设计的表格:
乙同学设计的表格:
两位同学做得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3.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砖的ab边与a′b′边相互平行,aa′边与bb′边不平行.某同学在白纸上仔细画出了玻璃砖的两条边线aa′和bb′,如图所示.
(1)实验时,先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以确定入射光线AO.接着,眼睛在玻璃砖的
______
(选填“同一侧”、“另一侧”)观察所插的两枚大头针P1和P2,同时通过插第三、第四枚大头针来确定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2)实验中是否要求四枚大头针的针帽在同一视线上?
______
(填“是”或“否”)
(3)下列操作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适当增大大头针P1、P2的间距
B.选择玻璃砖相互平行的ab、a′b′边来测量
C.选用尽可能细的笔画线
D.使AO的入射角接近于90°.
4..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用刻度尺测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如图所示),他进行的主要步骤是:
A.用刻度尺测玻璃砖的直径AB的大小d
B.先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将玻璃砖水平放置在白纸上,用笔描出玻璃砖的边界,将玻璃砖移走,标出玻璃砖的圆心O、直径AB、AB的法线OC
C.将玻璃砖放回白纸的原处,长直尺MN紧靠A点并与直径AB垂直放置
D.调节激光器,使PO光线从玻璃砖圆弧面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并使长直尺MN的左右两端均出现亮点,记下左侧亮点到A点距离x1,右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2.则:
(1)小明利用实验数据计算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n=________.
(2)关于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BOC的范围内,改变入射光PO的入射角,直尺MN上可能只出现一个亮点
B.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1一定小于右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2
C.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1一定大于右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2
D.要使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1增大,应减小入射角
5.如图所示,是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得到的光路图,玻璃砖的入射面AB和出射面CD并不平行,则:
(1)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填“平行”或“不平行”);
(2)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R=5
cm长度为半径画圆,与入射光线PO交于M点,与折射光线OQ交于F点,过M、F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量得MN=1.68
cm,FE=1.12
cm,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
6.利用“插针法”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
(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__;
A.入射角不宜过小
B.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
C.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稍大的玻璃砖
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距适当大些
(2)甲同学将坐标纸用图钉钉在平木板上,画出玻璃砖界面和入射光线,并在入射光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A、B,再在另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C、D,使C挡住A、B的像,D挡住____________;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C、D所在处作出射光线,在坐标纸上记录处理的情况如甲图所示。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乙、丙、丁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cd与玻璃砖位置分别如下图所示,其中乙同学画边界cd时没有紧靠玻璃砖,丙同学采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丁同学画好边界后不慎触碰玻璃砖使其略有平移。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cd为界面画光路图;
则三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乙同学________,两同学_______,丁同学__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如图a所示,在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先在白纸上放好截面是正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并确定AB和AC界面的位置.然后在棱镜的左侧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再从棱镜的右侧观察P1和P2的像.
1.此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的像
D.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2.正确完成上述操作后,在纸上标出大头针P3、P4的位置(图中已标出).为测量该种玻璃的折射率,两位同学分别用圆规及刻度尺作出了完整光路和若干辅助线,如图甲、乙所示.在甲、乙图中能够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所测玻璃折射率的表达式n=
(用代表线段长度的字母ED、FG表示).
8.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甲所示,其中O为两圆弧圆心,图中已画出经P1、P2点的入射光线。
(1)在图上补画出所需的光路___________
(2)为了测出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请在图中的AB分界面上画出这两个角_________
(3)用所测物理量计算折射率的公式为n=________.
(4)为了保证在弧面CD得到出射光线,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适当________(填“小一些”“无所谓”或“大一些”)
(5)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得几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9.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其实验光路如图,
(1)在实验中,如果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那么,该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为n=____
(2)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有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格,而且都已完成了计算,根据他们设计的表格所反应的信息,判断他们论证做得是否正确.
甲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次数
入射角θ1
sinθ1
折射角θ2
sinθ2
n
1
30°
0.500
20.9°
0.357
1.40
1.40
2
45°
0.707
30.5°
0.508
1.39
3
60°
0.866
38.0°
0.616
1.41
乙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次数
1
2
3
角平均值
正弦值
n
入射角θ1
30°
45°
60°
45°
0.707
1.42
折射角θ2
20.9°
30.5°
38.0°
28.8°
0.497
答:上述两位同学做得正确的是____.(填“甲”或“乙”)
(3)若甲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时,法线画得与界面不垂直,出现如下图(a)所示的倾斜;若乙在放置玻璃砖时,玻璃砖的平面没有与aa′重合,出现如下图(b)所示的偏差,则他们测得的折射率比真实值____
A.甲、乙均偏小
B.甲、乙均偏大
C.甲偏大、乙偏小
D.甲偏小,乙偏大
10.如右图所示为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在一半圆形玻璃砖外面插上P1、P2、P3、P4四枚大头针时,P3、P4恰可挡住P1、P2所成的像,关于该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B.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C.入射角θ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D.P1、P2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
(2)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另一同学将大头针插在

位置时,沿着P3、P4的方向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AC
【解析】
(1)[1]实验时,先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以确定入射光线AO。接着眼睛在玻璃砖的B侧观察所插的两枚大头针P1和P2的像,同时通过插第三、第四枚大头针来确定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2)[2].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3)[3]A.宽度大的玻璃砖中光线较长,测量误差较小,所以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应选用宽度较大的玻璃砖来测量,选项A正确;
B.玻璃砖的两个侧面不一定要平行,选项B错误;
C.实验中p1、p2、p3和p4的间距应适当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确定光线时的误差,选项C正确;
D.实验中应保证大头针p1、p2的像与p3和p4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选项D错误。
故选AC。
2.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
大头针P4能挡住P1、P2的像和P3

【解析】
[1][2]确定P3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3能挡住P1、P2的像,则P3必定在出射光线方向上。确定P4大头针的位置的方法是大头针P4能挡住P1、P2的像和P3,则P4必定在出射光线方向上。
[3]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原理是折射定律,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因此需要求出不同入射角时对应的折射率,然后取平均,故甲同学做法是正确的。
3.另一侧

AC
【解析】
(1)[1].实验时,先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以确定入射光线AO;接着,眼睛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所插的两枚大头针P1和P2,同时通过插第三、第四枚大头针来确定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
(2)[2].实验中要求四枚大头针的针尖在同一视线上,而不是针帽;
(3)[3].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相同的距离误差,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小些,故A正确.作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B错误.为了准确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选用尽可能细的笔画线,故C正确.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效果会更好,但不是接近90°,故D错误.故选AC.
4.
ABD
【解析】
(1)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入射角正弦值,折射角正弦值,所以折射率。
(2)A.增大入射角,可能使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则得不到折射光线,只有一个点,A正确。
BC.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所以左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1一定小于右侧亮点到A点的距离x2,B正确C错误。
D.根据,要使x1增大,折射角变小,则,入射角也需变小,D正确。
5.不平行
1.5
【解析】
(1)因为上下表面不平行,光线在上表面的折射角与在下表面的入射角不等,则出射光线的折射角与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等,可知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平行.
(2)根据折射定律得,
6.ACD
C和A、B的像
1.7
偏小
不变
不变
【解析】
(1)[1]A.入射角不宜过小,如果过小对于测量角度时会造成更大的误差,故A正确;
B.选用细一点的大头针完成实验,故B错误;
CD.采用插针测定光的折射率,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稍大的玻璃砖,这样光路图会更加清晰,减小误差,同时两枚大头针的距离尽量大一些,保证光线的直线度,故CD正确。
故选ACD。
(2)[2][3]使C挡住A、B的像,使D挡住C和A、B的像,说明CD在AB的出射光线上,CD连线即为AB的出射光线。作光路图如下图
用量角器测得入射角
折射角为
则折射率
(3)[4][5][6]乙同学测定折射率时,做出折射光线如下图1中虚线所示,实线表示实际光线
可见折射角增大,则由折射定律
可知折射率n偏小。用图丙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测量的结果与玻璃砖的形状无关,故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不变;丁同学中的玻璃砖下移后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与实际的相等,由折射定律可知测出来的折射率不变。
7.BD;乙;DE/GF.
【解析】
(1)在棱镜的左侧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确定入射光线,然后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从而确定出射光线.故选BD.
(2)设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根据折射定律得,根据几何关系有:对于甲图,

,对于乙图,,,可知仅通过测量ED、FG的长度便可正确计算出折射率的是图乙,折射率.
8.见解析
见解析
小一些
1.5
【解析】
(1)[1]连接P3、P4与CD交于一点,此交点即为光线从玻璃砖中射出的位置,由于P1、P2的连线与AB的交点即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位置,连接两交点即可作出玻璃砖中的光路,如图所示。
(2)[2]如图
(3)[3]由折射定律可得
(4)[4]为了保证能在弧面CD上有出射光线,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上的入射角应适当小一些,才不会使光线在CD面上发生全反射
(5)[5]图象的斜率k==n,由题图乙可知斜率为1.5,即该玻璃的折射率为1.5
9.
(1)
(2)甲
(3)A
【解析】(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

(2)为了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必须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由于每次测量时,入射角不同,折射角不同,每次测量有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入射角和折射角取平均值没有意义.而介质的折射率仅由介质的性质决定,是不变的,所以应求出每一个入射角及对应的折射角,运用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再求出折射率的平均值,可有效减小测量的误差,这样做有意义.故甲同学做得正确.
(3)(a)测得的入射角i和折射角r都偏大,而且增大相同的角度.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运用特殊值法分析:
假设若法线与界面垂直时,入射角为i=45°,折射角为r=30°,则折射率为:
若法线与界面不垂直时,入射角与折射角都增大15°,则折射率为:
,可见,甲的测量值将偏小.
(b)出现如图(b)所示的偏差时测量的入射角i和折射角r都增大,而且增大相同的角度.与a情况恰好相同,故测量值将偏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数据处理时,每组所测量的折射率是同一介质的,是相关联的,可取平均值.对于实验误差,要紧扣实验原理,用作图法,确定出入射角与折射角的误差,即可分析折射率的误差.
10.AC
经过的光线在界面MN处发生全反射
【解析】
(1)[1]射光线是通过隔着玻璃砖观察成一条直线确定的,大头针间的距离太小,引起的角度会较大,故及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故A正确,B错误;入射角尽量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故C正确,D错误.
(2)[2][3]由图知,沿的光线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把大头针插在位置时,沿着的方向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是经过的光线在界面MN处发生全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