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风筝 2(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风筝 2(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4 12: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风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积累词语,掌握“嫌恶、惊惶、瑟缩、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质疑问难,合作讨论。
(2)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
(2)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及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大家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吗?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谁能给大家背背?谁来说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情景?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小组读课文,交流解决在预习中有争议的字词。(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2.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3.全班交流易读错字音:A.学生之间互相解决。B.教师总结出示丫叉chà 憔悴qiáocuì 倘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堕duò 伶仃líng dīng ……通过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进行练习。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预设:鲁迅的弟弟小时候喜欢放风筝,鲁迅却不允许弟弟放风筝,后来他很后悔,会面时向自己的弟弟道歉寻求原谅,弟弟却全然忘却,鲁迅的心依然沉重。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来概括,可出示时间词: 小时候---中年时---会面时---现在四、作业。1.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语言文字中读懂的?在文中简单做批注。2.搜集鲁迅相关资料。第二课时一、回顾文章,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鲁迅兄弟俩的童年,了解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关于风筝的故事,一则风筝事件,让已到中年的鲁迅自责不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二、出示中心话题,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想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些什么?是从哪些语言文字中读懂的 画下来并说说理由?做完后先在你的小组里进行交流。三、品词析句,研读课文: 预设:1.读懂小孩子爱玩游戏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引导学生结合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景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1)他没有风筝,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 “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抓关键词:张着、呆看、出神、小半日、惊呼、跳跃从这些语言文字中真切地感受到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联系学生生活,打开学生情感思绪: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谁来说说你玩游戏时的感受?(高兴、兴奋等)回到文本,想想这位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喜欢放风筝可哥哥却不许放,他多么渴望痛快、自由的放一放风筝呀,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段吧。2.学生还能读懂兄弟间的手足情深。第一方面:(哥哥的做法)①结合第三自然段,找出“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儿。”抓关键词:嫌恶预设:我不许弟弟放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儿。体现出哥哥严格管束弟弟,希望弟弟成才。②第四自然段“我” 对他粗暴的态度“即刻伸手折断”“掷在地上”“踏扁了”,(找出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此时的鲁迅是不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的,他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他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严格管束弟弟,为弟弟有出息。体会“我”对小兄弟的浓浓的爱。师:其实在多年以后,鲁迅知道自己的错误后,非常后悔,所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也隐含着他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指导学生朗读:你能读出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第二方面:(弟弟是怎么做的?)小兄弟私自做风筝的秘密被发现后,“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关键词:惊惶、瑟缩预设:他很害怕哥哥,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鲁迅同弟弟谈论这件事时,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 预设:“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关键词:惊异、笑、别人的故事弟弟认为哥哥管得对,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师适当补充鲁迅的生平资料,让学生知道封建思想麻痹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这也是鲁迅最终弃医从文的原因。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3.读到鲁迅自省的精神。①结合第五自然段“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预设:作者为什么说“不幸”,而不说“幸运”呀?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抓关键词:精神的虐杀、心仿佛变成了铅块、堕……想象鲁迅当时的心情,(后悔、自责)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段吧!②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预设:第八自然段中“讨他的宽恕”,“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抓关键句:“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你能看出什么?(鲁迅的自省精神,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鲁迅先生深深的愧疚。)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但作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你有没有做过让自己特别后悔的事呀?让学生说一说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吧!四、深入文本,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预设:学生的对话可以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五、小结。一出风筝事件,牵动着我们大家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六、课外拓展。1.读鲁迅的文章,了解鲁迅的童年。推荐书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社戏》、《藤野先生》、《孔乙己》2.办一期手抄报,向更多的同学介绍你了解到的鲁迅。 用古诗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感情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通过课前的预习及课堂内小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大部分有异议的字词,这一环节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把学生有异议的字词总结归纳,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词语的记忆,砸实基础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巩固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技能。教师要及时提示让孩子们说得更完整。将中心话题布置为作业,使学生有效进行了第二课时学习前的预习,为第二课时的扎实进行奠定了基础。引领学生深入语言文字,品味语言,感悟文本。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另外,学生之间还可以取长补短,对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的心情。适当的补充鲁迅的相关资料,有利于孩子们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鲁迅当时的行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拓展阅读鲁迅的文章,能让学生对鲁迅及所处时代产生更多的了解,对鲁迅的文章产生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对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产生更多的敬佩之情。
课后检测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嫌恶 惊惶 惩罚 倘若 可鄙
( ) ( ) ( ) ( ) ( )
什物 瑟缩 伶仃 宽恕 堕落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苦心孤诣---
恍然大悟---
伶仃---
嫌恶---
希求---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发生了哪些关于“风筝”的故事。
四、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文中“小兄弟”的心情,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