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风筝 3(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风筝 3(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2-04 12: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风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概括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从文中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和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从文中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一、从作者和课题入手,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吗?简单说一说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的《风筝》一诗吗?(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把阳春季节儿童在草地上争相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活泼可爱。可是,看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学生自学。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和书中的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有困难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小组解决。2.小组检查自学情况。要求:(1)在小组里读生字词,解决刚才遇到的困难。把易错的、难读的生字词做标记,并想办法记忆。还有争议的问题一会全班解决。(2)在小组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互评价,相互学习。3.全班汇报交流自学情况。(1)请同学们提出你认为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和你们没有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学生进行练习。风筝(轻声) 倘 点缀 嫌恶(wù)惊惶 瞒 掷 惩罚 虐杀 铅块 堕下去 宽恕丫叉 什物 瑟缩 苦心孤诣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地方:“丫叉”字典里没有,现在这两个字应该是“丫杈(chà)”。“什物”一词中的“什”读作“shí”意思是: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苦心孤诣的意思是: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通过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进行练习,并通过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识记难忘记的生字。可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字难记,难写,自己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忘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3)轮读课文,老师及时评价指导。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落。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发生了哪些关于“风筝”的故事?(作者自己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做的风筝踏扁,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作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这篇课文内容不好概括,老师指导点拨:一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怎么样?2.给课文划分层次,使脉落更加清晰。第一段(第1自然段)风筝对于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第二段(2 ——4自然段)回忆了小弟爱风筝,做风筝,而“我”对他粗暴的态度;第三段(5——11自然段)中年后我对对小弟的补过,然而小弟并不觉悟。第四段(12自然段)我对这些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 四、作业。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并书写文中的生字词。2.思考:中心话题: 文中“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你读懂了些什么?是从哪些语言文字中读懂的 画下来并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一、整体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风筝》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入这篇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二、围绕中心话题,品读感悟。1.学生自学。自学要求(中心话题):请认真地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你读懂了些什么?是从哪些语言文字中读懂的 画下来并说说理由。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品析词语,感受人物。 3.全班交流。教学预设:(1)读懂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第三自然段中小兄弟看风筝时的神态 “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惊呼”“高兴得跳跃”这些语言文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可见,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体会小兄弟的心情。让学生联系自己放风筝或者玩游戏时的心情来体会儿童对这一游戏的喜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体会小兄弟喜欢放风筝,即使不能放风筝只能看风筝但同样十分高兴的心理。(2)读懂“我”对小兄弟的浓浓的爱。结合第四自然段“我” 对他粗暴的态度“即刻伸手折断”“掷在地上”“踏扁了”,以及小兄弟私自做风筝的秘密被发现后,“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此时的鲁迅是不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的,他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他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严格管束弟弟,为弟弟有出息。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引导学生想象,这里没有作者的语言描写,但作者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恨铁不成钢,所以才会有那样的举动。)小兄弟当时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心情绝望,害怕,但是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因为小兄弟绝望、惊惶,但没有反抗。)如果你是哥哥,你又会怎么做呢?(3)读懂鲁迅自省的精神。结合第五自然段“二十年前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以及第八自然段中“讨他的宽恕”, 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鲁迅先生深深的愧疚。让学生多读,从中感悟此时的鲁迅的心情如何?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你作为一个局外人,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呢?(4)读懂了中国旧式社会的落后以及鲁迅的觉醒。结合第三自然段“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儿。”第五自然段“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原来鲁迅先前所做的一切并非都是主观的原因,更多的还有社会的原因。作者在明白这一切后,又是怎么想的呢?(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补充资料:周恩来是这样谈及鲁迅的:“鲁迅的时代,是一半满清,一半民国的时代。他出身于破产的士大夫家庭,他受过封建社会很深的洗礼,他受过戊戌政变后的洋务教育,嗣后,留学东洋,又受教于章太炎先生,并参加了光复会。入民国后,他又做过多年北方官僚社会的小京官,也可说是闲差事。直到‘五四’的前夜,他才得参加思想革命的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从此以后,他就公开的成为宗法社会的逆子,士大夫的叛徒,逐渐养成他在新文化运动的领导地位,可是他自己却又那样虔诚的愿意做一个‘革命军马前卒’。”三、联系生活谈感受。作为新世纪的儿童,同学们联系你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你们又是如何看待“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四、回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对课文有整体回顾。2.拓展练笔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记一次玩游戏的过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有兴趣的同学阅读鲁迅的文章,搜集鲁迅的资料,深层次的了解鲁迅。 直接勾起学生对作者的回忆。通过古诗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任务一定要明确。小组内有序地检查自学情况,使学生有人人参与的机会。并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扫清字词障碍,为后面的理解阅读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善于思考,认真自学的学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并有效地组织语言进行概括表达。层次的划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脉落更加清晰。划分段落并不容易,一定要交给学生方法,先把突出的情节划分出来。将中心话题布置为作业,使学生有效进行了第二课时学习前的预习,为第二课时的扎实进行奠定了基础。以中心话题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和思考,旨在引导学生直接抓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鲁迅和小兄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先充分自学,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再在小组里交流,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 教学预设中的语言文字是这节课品析的重点,分别从小兄弟的神态,作者的动作和内心感受进行的,在每一部分的品析过程中都应落实语言文字,通过读——感悟——表达——再读,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深刻感受到游戏使儿童快乐,而作者不让小兄弟玩这没出息的玩意儿是对小兄弟的爱,而且多年后对这一事情的愧疚。联系当时社会环境,体会到旧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的省悟。 这一资料地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鲁迅在风筝事件上前后的变化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玩是儿童的天性,但也要引导学生如何玩,怎么正确对待玩。 读写结合,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生活及感受。
课堂小测:
一、我会读,我会写。(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点缀 隐瞒 堕落 伶仃
可鄙 瑟缩 铅块 蜈蚣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虐( ) 恕( ) 嫌( ) 筝( ) 倘( )
虚( ) 怒( ) 歉( ) 挣( ) 淌( )
三、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恍然大悟 意思: 造句——
2.苦心造诣 意思: 造句——
三、课文写了“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哪几件事情?
四、课文再现。(回顾课文,回答问题。)
1.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 )着小嘴,( )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1)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2)从小兄弟这两个动作我感受到了 。
2.学习了这篇文章,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开拓眼界。
鲁迅是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家和______家,原名______,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 》,我还知道他的一些作品,例如《 》、《 》。我对鲁迅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