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检测
(满分:8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填空。(3分)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______,是我国当代著名的______、诗人、作家,_______诗人之一。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运用众多的______,采用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娉婷(pìng)
鲜妍(yán)
星子
B.冠冕(guān)
留滞(zì)
鹅黄
C.柔嫩(nèn)
栖息(qī)
疆硬
D.呢喃(ní)
颤抖(chàn)
妖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跋文细线条处有提笔快写的轻灵,粗线条处有按笔含锋的稳实,笔尖转折的地方精巧又飘逸……
B.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
C.一个小蝴蝶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舞。
D.她的嗓音听来如此令人难受,像蝉的呢喃声顿时停止了。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闽县人。
B.林徽因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
C.她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在古建筑间穿行,在诗文中游走,漫步于红尘之上,淡定,与世无争。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不断吟诵的天籁之作。
6.下列不符合本课所描绘的景象的一项是( )(2分)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7.学校开展“我是朗读者”活动,请你参加。(11分)
【朗读活动我通知】
(1)活动开始前,小明同学拟写了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6分)
通 知
各位同学:
[甲]为了增长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我班将于9月27日上午10∶00在报告厅举行“我是朗读者”活动,[乙]恭候各位同学准时参加。
2020年9月25日
班委会
①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处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③[乙]处画线句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朗读活动我参与】
(2)王凯同学准备朗诵《不朽》一诗,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当幸福的歌声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
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
默默地想象着
他们模糊的背影、青春的面孔
请用“/”给画线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2分)
像
风
一
样
地
在
春
天
的
指
间
流
淌
【朗读活动我表达】
你的同桌小军认为朗读是自己的事,平时随便读读就行了,没必要有感情地朗读,并认为此次活动没有意义。对此,你要如何对他进行劝说?(3分)
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7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填空。(3分)
(1)这首诗讲究押韵,富有音韵美,这首诗的韵脚是 。?
(2)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词语有
、
、
、
,这些词语给人一种
的感觉。?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B.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C.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D.黄昏/吹着/风的软
3.下列从感官角度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黄昏吹着风的软
B.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C.新鲜初放芽的绿
D.星子在无意中闪
4.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主要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3分)
5.诗歌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4分)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采用多个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越加衬出诗中的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
B.本诗遵循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四月的春天终将离去,黄昏后星子的“闪”让诗人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D.在诗人林徽因的笔下,人间的四月天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的色彩。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
梦
话
傅天琳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1.阅读诗歌第一节,简要说说妈妈的童年与孩子的童年有什么不同。(2分)
2.怎样理解“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3分)
3.“妈妈的期待”为什么既是“惊喜”的,又是“忧伤”的?(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____的碧草、____的流水、____的睡莲、____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相关链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国家及民族做出莫大的贡献。
1.第⑥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3分)
A.潺潺奔涌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窈窕玲珑
B.无边青青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潺潺奔涌
C.无边青青
潺潺奔涌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D.潺潺奔涌
窈窕玲珑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2.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⑦段,完成题目。(4分)
(1)根据上文,“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中“这样的眼光”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这样的眼光”看苏州园林,从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含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立下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也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顿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6.结合本文内容和相关链接,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5分)
三、小练笔(10分)
课文善于抓住色彩鲜明的意象,展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图画。请运用此法,选择恰当的意象,描写你眼中的春天。(1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检测
(满分:8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填空。(3分)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运用众多的意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2.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娉婷(pìng)
鲜妍(yán)
星子
B.冠冕(guān)
留滞(zì)
鹅黄
C.柔嫩(nèn)
栖息(qī)
疆硬
D.呢喃(ní)
颤抖(chàn)
妖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娉
pīng。B项,滞zhì。C项,疆——僵。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跋文细线条处有提笔快写的轻灵,粗线条处有按笔含锋的稳实,笔尖转折的地方精巧又飘逸……
B.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娉婷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
C.一个小蝴蝶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舞。
D.她的嗓音听来如此令人难受,像蝉的呢喃声顿时停止了。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2分)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解析】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D项运用的是比喻,其余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2分)
A.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闽县人。
B.林徽因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
C.她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在古建筑间穿行,在诗文中游走,漫步于红尘之上,淡定,与世无争。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不断吟诵的天籁之作。
【解析】A项,去掉“人”(或将“出生于”改为“是”);B项,缺宾语,在句末加上“的志向”;D项,语序不当,将“不断生长出新意”“不断吟诵”互换位置。
6.下列不符合本课所描绘的景象的一项是( B )(2分)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解析】B项并未描绘早春景色,其他三项和课文一样都描绘了早春景色。
7.学校开展“我是朗读者”活动,请你参加。(11分)
【朗读活动我通知】
(1)活动开始前,小明同学拟写了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6分)
通 知
各位同学:
[甲]为了增长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我班将于9月27日上午10∶00在报告厅举行“我是朗读者”活动,[乙]恭候各位同学准时参加。
2020年9月25日
班委会
①通知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将日期和通知单位位置互换。
②[甲]处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增长 ”改为“ 提高 ”。?
③[乙]处画线句用语不得体,应将“ 恭候 ”改为“ 希望 ”。?
【朗读活动我参与】
(2)王凯同学准备朗诵《不朽》一诗,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当幸福的歌声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
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
默默地想象着
他们模糊的背影、青春的面孔
请用“/”给画线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2分)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朗读活动我表达】
(3)你的同桌小军认为朗读是自己的事,平时随便读读就行了,没必要有感情地朗读,并认为此次活动没有意义。对此,你要如何对他进行劝说?(3分)
示例:小军,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声朗读诗词文章,可以品味诗词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另外,朗读还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朗读,你说呢?(意思对即可)
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7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填空。(3分)
(1)这首诗讲究押韵,富有音韵美,这首诗的韵脚是 an 。?
(2)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词语有 鲜妍 、 鹅黄 、 绿 、 白 ,这些词语给人一种 明亮、温暖 的感觉。?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B.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C.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D.黄昏/吹着/风的软
3.下列从感官角度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2分)
A.黄昏吹着风的软
B.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C.新鲜初放芽的绿
D.星子在无意中闪
4.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主要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3分)
爱、暖、希望。
【解析】第五节的“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在这一节中,诗歌前面的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树的花开”“你”“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希望”这三个词中。据此理解作答。
5.诗歌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4分)
总结全诗,深化主题,照应题目和第一节,使诗歌结构完整。
【解析】解答作用类的习题,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作答。诗的第五节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束全诗,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深化了诗歌的主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使诗歌的结构完整。据此理解作答。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诗中采用多个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越加衬出诗中的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
B.本诗遵循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四月的春天终将离去,黄昏后星子的“闪”让诗人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D.在诗人林徽因的笔下,人间的四月天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的色彩。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
梦
话
傅天琳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1.阅读诗歌第一节,简要说说妈妈的童年与孩子的童年有什么不同。(2分)
妈妈的童年缺少母爱,孩子的童年尽享母爱。
【解析】解答本题,可对第一节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进行分析。
2.怎样理解“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孩子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守护下一步步成长的过程。
【解析】解答本题,可抓住“守候”“摔下”“长高”理解句子的意思。
3.“妈妈的期待”为什么既是“惊喜”的,又是“忧伤”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喜”是因为孩子长大成熟了,“忧伤”是因为孩子一长大就要离开自己,再不会依偎在母亲身边了。
【解析】解答本题,可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联想,理解“惊喜”和“忧伤”的原因。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林徽因传(节选)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____的碧草、____的流水、____的睡莲、____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相关链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国家及民族做出莫大的贡献。
1.第⑥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C
)(3分)
A.潺潺奔涌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窈窕玲珑
B.无边青青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潺潺奔涌
C.无边青青
潺潺奔涌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D.潺潺奔涌
窈窕玲珑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解析】
注意根据词语的搭配选择答案。一般情况下,“青青”和“碧草”对应,“潺潺”和“流水”对应;“晚霞”一般用“灿烂”修饰;此处“睡莲”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一般形容美丽女子的睡态,故可用“窈窕玲珑”修饰。故选C。
2.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意对即可)【解析】这句话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作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同时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
3.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
(2)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解析】“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从这几句话来看,她的感受主要来自:(1)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2)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4.阅读第⑦段,完成题目。(4分)
(1)根据上文,“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中“这样的眼光”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这样的眼光”看苏州园林,从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建筑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2)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暗含“艺术性”)。
【解析】(1)“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的眼光”指的就是“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也就是艺术的眼光。(2)本题是一道拓展迁移题,要求用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的眼光去看苏州园林,答题时,要确定一个角度,再简要分析建筑与艺术的关系,语言表述要通顺流畅。比如说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具有“艺术性”。
5.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含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立下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也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顿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解析】“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林徽因并不是因为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而是她领悟了建筑和艺术的真谛,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立下了在建筑上有所作为的愿望。
6.结合本文内容和相关链接,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5分)
要点列举: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谈启示略)
【解析】林徽因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从小就有学习建筑的志向。在欧洲生活时,那种环境对她的熏陶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她最终走向了成功。从她的成功历程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启示。
三、小练笔(10分)
课文善于抓住色彩鲜明的意象,展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图画。请运用此法,选择恰当的意象,描写你眼中的春天。(1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林徽因的家世、留学经历、人物性格,以及诗歌创作的特征。
2.理解诗歌的含义,捕捉诗歌的意象,体悟作者倾注于诗中的感情。
3品味修辞的妙用,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乐美。
学习重点、难点:
1.才女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2.诗歌独具特质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法指导:
1.朗读指导。
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抓住诗中的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代表人物: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闻一多、徐志摩
意象。
“意”是指诗人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中心,要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指具体的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是客观形象与作者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
二、预习任务
查阅资料了解林徽因的家世、留学经历、人物性格及本诗创作的背景。
朗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3.完成批注并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给加点字注音。
轻灵(línɡ
)
娉(
pīnɡ
)婷
呢喃(ní
nán
)
鲜妍(
yán
)
冠(ɡuān
)冕
柔嫩(
nèn
)
3.解释词语。
①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②鲜妍:鲜艳。
③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4.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表达了对生命的赞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和新事物出现的依恋、热爱和喜悦之情。
5.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课中导读】
一、朗读指导
●根据节奏,一读诗歌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重读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整体感知
1.你从本诗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诗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突出“你”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你”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副标题则对这种情感进行了更加鲜明的强调。
2.全诗为我们勾勒了哪五幅图?
明确:第一节:春光风舞图
第二节:风烟星雨图
第三节:月夜花开图
第四节:雪后新绿图
第五节:花开燕语图
3.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
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
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
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
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这些景和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三、细读赏析
●二读诗歌,多维赏析
(一)内涵与主题
思考:对这首诗的创作有以下两种说法,你有怎样的见解?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本文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
(二)意象与韵味
思考:什么是意象?
●知识链接:
大多数同学对于“意象”、“意境”这两个词可能比较陌生。然而,学习一首新诗,不能离开对于意象、意境这两个层面的体味和分析。“意”是指诗人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中心,要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指具体的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是客观形象与作者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可见:意象:首先,“象”乃“物象”。故往往它是事物。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明确:意象: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2.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3.分节赏析。
(1)赏析第一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思考: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点亮”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第一节,笑声勾勒画面。“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你”的笑声“点亮”周围的“风”。随即笔峰一转,由“轻灵”的听觉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景象。这一组文字,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着变”构成了一个轻盈、鲜活、灵动的场域。
(2)赏析第二节。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思考:第二节有哪些意象?写出了黄昏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
明确:第二节,黄昏晕染早春。诗人把镜头转向了黄昏,飘渺、空灵、纯净的“云烟”,让黄昏不再孤寂凄冷,而变得温暖微醺。柔软的“风”、闪烁的“星子”和点洒的“细雨”,这些柔美的意象,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早春的感觉。诗的意象就像一幅画,在鹅黄的飘扬中晕染了蔚蓝的底色,轻柔得仿佛不见。
(3)赏析第三节。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思考:“轻”和“娉婷”是在写什么?“天真”和“庄严”矛盾吗?
明确:第三节,圆月构筑美满。“轻”和“娉婷”两个词构成了特殊的意象,“轻”是春风的轻抚,“娉婷”是随风招摇的舞,描绘你的轻盈和美好。你戴着“鲜妍百花的冠冕”而来,正是人比花俏,花衬人娇的写照。“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天真”和“庄严”既矛盾又和谐,天真却不失庄严,勾勒出一个鲜活灵动的形象,对立融合之间构成了诗意的张力。与“月圆”承接,又构筑出美好圆满的意境。
(4)赏析第四节。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思考:画出第四节表示颜色的词,说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第四节,暖色点亮诗情。四月,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林徽因笔触下的四月,是“雪化后”的“鹅黄”,是“初放芽”的“绿”,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暖色调晕染的画面与纯净的白莲相互映衬,又与前面章节所勾勒的画面交相辉映,点亮风的笑声、柔风的舞动、雨滴的点洒、花开的声音,声画结合,热闹却不杂乱,纷繁却不喧嚣,诗情在文字间流转。
(5)赏析第五节。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五节,希望温暖春天。诗的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抒发了作者对“你”深情而绵长的“爱”。花是静态的,“一树一树”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燕是动态的,低语的“呢喃”更显示其柔美温顺的特质。动与静的照映下,“爱”“暖”和“希望”绽放在春天的柔光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鹅黄、嫩绿为笔,写下春日几多景,满贮着春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星子、细雨为裳,舞出心中无限情,满藏着深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花开、呢喃为曲,谱就人间倾心恋,满盛着眷恋。
思考:第五节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一节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之情。“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相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
4.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总结一下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视觉:“黄昏”“星”“云烟”
“花”等
听觉:“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
触觉:“风的软”“暖”
作用: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三读诗歌,了解写法
林徽因是“新月派”诗人,请你课外搜集其他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诵读,并说说“新月派”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三)写作特色
1.音韵美。
明确: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和第三行押韵。诗人又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又有一种节奏美。
2.图画美。
明确: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黄昏”、“星子”、“百花”、“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思考: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明确:诗歌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闪动的星子”“绵綿的细雨”,
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
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表达,展现了艺术的绘画美。
3.结构美。
明确: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灵动而不呆板。
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
一种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结合,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总结: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它美在以下这些方面。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课后导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tíng( ) nínán( ) 鲜妍( ) 柔嫩(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3.按要求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从听觉到视觉总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B.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第四节写“鹅黄”“绿”“白”等颜色,是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爱的缠绵。
D.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托出诗歌的纯净意境——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答案:
1.(1)娉婷 呢喃 yán nèn
(2)带—戴 连—莲
(3)[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一般作用有: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语音的延长;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总结上文。
[答案]
总结上文。
2.[解析]
D D项运用的是比喻,其余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
3.(1)林徽因 诗人 作家
(2)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3)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2.了解诗歌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分析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在沈从文眼里,她绝顶聪明。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金岳霖为她作下的挽联。
徐志摩为她轻吟空灵的诗句,曾感慨道:“我欲于茫茫人海中找寻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她是谁?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二、资料助读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过国徽设计,改造过传统景泰蓝,参加过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三、背景链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34年4月5日的《学文》。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的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四、检查预习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娉婷(pīng) 鲜妍(yán) 冠冕(miǎn) 呢喃(ní)
解释下面的词语。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呢喃:本课形容燕子的叫声。
朗读指导
●根据节奏,一读诗歌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重读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六、整体感知
1.你从本诗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诗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突出“你”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你”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副标题则对这种情感进行了更加鲜明的强调。
2.全诗为我们勾勒了哪五幅图?
明确:第一节:春光风舞图
第二节:风烟星雨图
第三节:月夜花开图
第四节:雪后新绿图
第五节:花开燕语图
3.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
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
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
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
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这些景和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七、细读赏析
●二读诗歌,多维赏析
(一)内涵与主题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本文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
(二)意象与韵味
●知识链接:
大多数同学对于“意象”、“意境”这两个词可能比较陌生。然而,学习一首新诗,不能离开对于意象、意境这两个层面的体味和分析。“意”是指诗人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中心,要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指具体的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是客观形象与作者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可见:意象:首先,“象”乃“物象”。故往往它是事物。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
明确:意象: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2.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指代“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3.分节赏析。
(1)赏析第一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明确:第一节,笑声勾勒画面。“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你”的笑声“点亮”周围的“风”。随即笔峰一转,由“轻灵”的听觉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景象。这一组文字,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着变”构成了一个轻盈、鲜活、灵动的场域。
(2)赏析第二节。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明确:第二节,黄昏晕染早春。诗人把镜头转向了黄昏,飘渺、空灵、纯净的“云烟”,让黄昏不再孤寂凄冷,而变得温暖微醺。柔软的“风”、闪烁的“星子”和点洒的“细雨”,这些柔美的意象,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早春的感觉。诗的意象就像一幅画,在鹅黄的飘扬中晕染了蔚蓝的底色,轻柔得仿佛不见。
(3)赏析第三节。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明确:第三节,圆月构筑美满。“轻”和“娉婷”两个词构成了特殊的意象,“轻”是春风的轻抚,“娉婷”是随风招摇的舞,描绘你的轻盈和美好。你戴着“鲜妍百花的冠冕”而来,正是人比花俏,花衬人娇的写照。“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天真”和“庄严”既矛盾又和谐,天真却不失庄严,勾勒出一个鲜活灵动的形象,对立融合之间构成了诗意的张力。与“月圆”承接,又构筑出美好圆满的意境。
(4)赏析第四节。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明确:
第四节,暖色点亮诗情。四月,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林徽因笔触下的四月,是“雪化后”的“鹅黄”,是“初放芽”的“绿”,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暖色调晕染的画面与纯净的白莲相互映衬,又与前面章节所勾勒的画面交相辉映,点亮风的笑声、柔风的舞动、雨滴的点洒、花开的声音,声画结合,热闹却不杂乱,纷繁却不喧嚣,诗情在文字间流转。
(5)赏析第五节。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明确:第五节,希望温暖春天。诗的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抒发了作者对“你”深情而绵长的“爱”。花是静态的,“一树一树”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燕是动态的,低语的“呢喃”更显示其柔美温顺的特质。动与静的照映下,“爱”“暖”和“希望”绽放在春天的柔光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鹅黄、嫩绿为笔,写下春日几多景,满贮着春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星子、细雨为裳,舞出心中无限情,满藏着深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用花开、呢喃为曲,谱就人间倾心恋,满盛着眷恋。
4.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总结一下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视觉:“黄昏”“星”“云烟”
“花”等
听觉:“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
触觉:“风的软”“暖”
作用: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三读诗歌,了解写法
林徽因是“新月派”诗人,请你课外搜集其他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诵读,并说说“新月派”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三)写作特色
1.音韵美。
明确: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和第三行押韵。诗人又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又有一种节奏美。
2.图画美。
明确: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黄昏”、“星子”、“百花”、“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思考: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明确:诗歌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闪动的星子”“绵綿的细雨”,
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
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表达,展现了艺术的绘画美。
3.结构美。
明确: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灵动而不呆板。
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
一种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结合,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总结: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它美在以下这些方面。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情感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八、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
选取了代表春天生机和希望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突出了“你”的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抒写了对生命的赞歌,表达心中对新生事物的希望和新事物出现的依恋、热爱和喜悦之情。
九、课下练习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现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林徽因的家世、留学经历、人物性格,以及诗歌创作的特征。
2.理解诗歌的含义,捕捉诗歌的意象,体悟作者倾注于诗中的感情。
3品味修辞的妙用,感受诗歌的韵律,领略诗歌和悦流畅的音乐美。
学习重点、难点:
1.才女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2.诗歌独具特质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法指导:
1.朗读指导。
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抓住诗中的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代表人物: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闻一多、徐志摩
意象。
“意”是指诗人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中心,要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指具体的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是客观形象与作者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
二、预习任务
查阅资料了解林徽因的家世、留学经历、人物性格及本诗创作的背景。
朗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3.完成批注并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著名_______、_____、______。同丈夫_______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给加点字注音。
轻灵(
)
娉(
)婷
呢喃(
)
鲜妍(
)
冠(
)冕
柔嫩(
)
3.解释词语。
①娉婷:
②鲜妍:
③冠冕:
4.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课中导读】
一、朗读指导
●根据节奏,一读诗歌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重读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文中标注)
二、整体感知
1.你从本诗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
2.全诗为我们勾勒了哪五幅图?(文中标记)
3.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
三、细读赏析
●二读诗歌,多维赏析
(一)内涵与主题
思考:对这首诗的创作有以下两种说法,你有怎样的见解?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二)意象与韵味
思考:什么是意象?
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文中圈画)
2.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
3.分节赏析。
(1)赏析第一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思考: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点亮”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2)赏析第二节。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思考:第二节有哪些意象?写出了黄昏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
明确:
(3)赏析第三节。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思考:“轻”和“娉婷”是在写什么?“天真”和“庄严”矛盾吗?
明确:
(4)赏析第四节。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思考:画出第四节表示颜色的词,说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5)赏析第五节。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思考:第五节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4.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总结一下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视觉:
听觉:
触觉:
作用:
●三读诗歌,了解写法
林徽因是“新月派”诗人,请你课外搜集其他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诵读,并说说“新月派”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_____美(音节)、_______美(辞藻)、_______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三)写作特色
1.音韵美。
明确: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_____行和第____行押韵。诗人又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又有一种节奏美。
2.图画美。
明确:诗人所选的意象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如“黄昏”、“星子”、“百花”、“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思考: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圈画、自由谈)
3.结构美。
明确: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___________,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灵动而不呆板。
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
一种_____与______的高度结合,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总结: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它美在以下这些方面。
________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________之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________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________之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课后导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Pīng
tíng( ) ní
nán( ) 鲜妍( ) 柔嫩(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请写出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3.按要求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建筑师、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从听觉到视觉总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动态的词语表现早春湿润的感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B.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
C.第四节写“鹅黄”“绿”“白”等颜色,是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爱的缠绵。
D.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托出诗歌的纯净意境——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在沈从文眼里,她绝顶聪明。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金岳霖为她作下的挽联。
徐志摩为她轻吟空灵的诗句,曾感慨道:“我欲于茫茫人海中找寻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富有情意的意象。
2.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3.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建筑学家、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新月派代表诗人,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新月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代表人物: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闻一多、徐志摩
1931——1938年笔耕不辍,有大量的作品。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这首诗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娉(pīng)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yán)】鲜艳。
【冠冕(guān
miǎn)】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ní
nán)】形容燕子的叫声。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重读的词语;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点我朗读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根据节奏,一读诗歌
1.你从本诗标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感受到了什么?
诗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突出“你”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你”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副标题则对这种情感进行了更加鲜明的强调。
2.全诗为我们勾勒了哪五幅图?
第一节:春光风舞图
第二节:风烟星雨图
第三节:月夜花开图
第四节:雪后新绿图
第五节:花开燕语图
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
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
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
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
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这些景和物都给人一种温馨柔媚的感觉。
3.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内涵与主题
意象与韵味
写作特色
二读诗歌,多维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内涵与主题
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本文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
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突出了“你”的什么特点?
意象与韵味
大多数同学对于“意象”、“意境”这两个词可能比较陌生。然而,学习一首新诗,不能离开对于意象、意境这两个层面的体味和分析。“意”是指诗人在作品中要表达的中心,要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指具体的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是客观形象与作者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
物+情=意象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轻灵、光艳
柔和、朦胧
静态、动态
作用: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有空白,增加了诗的张力。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天真庄严
清新雅致
爱的内涵与真谛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天呈现无遗。
“是爱,是暖,是希望”,是诗人赋予“你”的特点。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风”本是抽象的,
却由爱的“笑响”将它“点亮”。从听觉到视觉,
引导读者从各个感官、各种角度去真切体味。所
谓“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春光风舞,越变幻多姿,爱就越刻骨铭心。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视觉、触觉
云烟星雨,
滋养着花草。
爱的动态美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你”与四月天融为一体,感受“你”美好的同时,也沐浴在自然万物的美好中。爱的美、深刻、厚重与庄严。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色彩丰富
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视觉、听觉、触觉
爱之深
情之切
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总结一下并分析其作用。
视觉:
听觉:
触觉:
“黄昏”“星”“云烟”
“花”等
“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
“风的软”“暖”
作用: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徐志摩《再别康桥》,卞之琳《半岛》等。“新月派”诗歌提倡新格律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林徽因是“新月派”诗人,请你课外搜集其他新月派诗人的诗歌诵读,并说说“新月派”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三读诗歌,了解写法
1.音韵美
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和第三行押韵。诗人又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又有一种节奏美。
写作特色
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黄昏”、“星子”、“百花”、“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2.图画美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诗歌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闪动的星子”“绵綿的细雨”,
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
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表达,展现了艺术的绘画美。
3.结构美
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灵动而不呆板。
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
一种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结合,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音乐之美:
意象之美:
句式之美:
情感之美:
总之,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黄昏吹着风的软”“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
选取了代表春天生机和希望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突出了“你”的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抒写了对生命的赞歌,表达心中对新生事物的希望和新事物出现的依恋、热爱和喜悦之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用美的意象
寄托情感
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现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