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
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会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容易导电、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导体和绝缘体。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及其作用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学具准备
塑料丝束、玻璃棒、橡胶棒、丝绸、毛皮、验电器、
碎纸屑、金属杆、多媒体课件
塑料梳子、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
采用实验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的教学建议和注重学生探究的新理念。
导入新课
水流跟着气球走动,小纸屑也跟着气球走,
这是什么原因呢?
讲授新课
1.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
相互靠近会怎么样?
2.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相互靠近会怎么样?
相互靠近
相互靠近
(两种电荷)
讲授新课
(两种电荷)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捧与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相互靠近会怎么样?
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吗?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
胶棒所带电荷种类不相同。
讲授新课
(两种电荷)
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
电荷。
单位:
库仑,简称库,符号是
C。
讲授新课
(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验电器的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讲授新课
(两种电荷)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
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
多少不同。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最小的带电粒子是什么?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3.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
何种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4.在通常情况下,
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氢原子
结构
氦原子
结构
摩
擦
起
电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原
因: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
3.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摩
擦
起
电
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现象说明:
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从验电器A移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了电。
也就是说金属棒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
而橡胶棒上没有电荷的移动。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导
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里,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的移动。
课堂小结
1.两种电荷
课堂小结
2.原子及其结构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例如: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的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例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导体和绝缘体
课题练习
1.四个悬挂着的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D
课题练习
2.
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原子的中心有__________,周围的电子绕其运动。
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
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摩擦起电的现象,请举出一个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原子核
得到
干燥的秋天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着飘动起来,而且越梳理蓬松的越厉害(共15张PP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能正确使用电流表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学习难点
设计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方案
及表格的设计。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1.本节课采取实验与启发、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
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2.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
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
学具准备
电源,电流表,小灯泡(2种型号),导线(粗细2种),开关。
导入新课
甲
乙
上节课做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
有什么关系?
(对A、B、C三点电流的大小关系
进行猜想或假设,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猜想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因为上一节课电流表两次测量的示数相等。
猜想2: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因为电流每经过一个小灯泡就消耗了一部分电能,回到负极时就小了。
讲授新课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测量A点电流
测量B点电流
测量C点电流
A.使用相同的两个小灯泡、电源、导线,电流
表在距电源不同位置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
实验
1
讲授新课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B.使用相同电源、导线、两不同小灯泡,
用同一电流表在不同小灯泡附近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
讲授新课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下一页
讲授新课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表达式:
I1=I2=I3=…=In
实验结论:
讲授新课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请对A、B、C三点电流的大小关系
进行猜想或假设,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实验
2
讲授新课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结论:
1.并联电路中
干路电流=各支路电流之和。
2.表达式:
I=I1+I2+I3+…+In
课堂小结
1.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各支路电流之和。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并不可靠,
必须通过实验来证实。
I1=I2=I3=…=In
I1=I2=I3=…=In
课题练习
如下图甲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b的指针偏转分别如乙图所示,其中a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____(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b
电流表的读数应为________安。
甲
乙
L1
1.2A
课题练习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用电流表测出A,B,C
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IB,IC
。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A<IB
B.IA<IC
C.IB>IC
D.IA=IC
D(共21张PP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会对通路、断路、短路进行识别
并且能认识短路的危害。
3.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认识电流、电路,会对通路、断路、短路进行识别
并且能认识短路的危害。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和根据实物画出电路图。
学习难点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分析电路故障。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1.本节课充分利用电路组装等活动展开教学。
2.采用讨论、问答、练习等学习方法,
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具准备
激光灯、电池、开关、小灯泡或
(电动机或蜂鸣器)、
导线、二极管。
导入新课
激光灯是怎样发光的呢?为什么打开开关,激光灯就亮了?
讲授新课
(电流)
怎样连接,可以控制灯泡?
讲授新课
(电流)
讲授新课
(电流)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导线、小灯泡的灯丝都是金属做的。
金属里面有大量自由电子,它们可以自由移动。
平时金属内的自由电子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
但是接上电池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就会做定向移动。
讲授新课
电流的方向:
电源正极
电源负极
(电流)
讲授新课
(电路的构成)
电路由几部分构成?它们在电路中起了什么作用?
构成
作用
电源
提供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
消耗电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导线
输送电能
开关
控制电路
讲授新课
(电路的构成)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1.电源;
2.电路要是闭合的。
讲授新课
(电路的构成)
生
活
中
常
见
电
源
干电池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电池板
锂电池
讲授新课
(电路图)
元件
符号
讲授新课
(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电路图
讲授新课
(通路
断路
短路)
通
路
正常接通的电路,
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讲授新课
(通路
断路
短路)
断
路
如果电路中某处被切断,电路中不会有电流流过,这种情况叫做断路。
讲授新课
(通路
断路
短路)
短
路
2.用电器短路:如果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1.电源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种情况叫做短路。
(电源被短路,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
这是不允许的)。
讲授新课
(通路
断路
短路)
把导线接在一个小灯泡的两端,
你会看到这个小灯泡熄灭了,
而另一个小灯泡还发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验现象表明,
小灯泡被短接而熄灭,
电流流经外加导线而绕过了小灯泡。
实验
1
课堂小结
1.构成
(1)用导线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结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就称为电路。
(2)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要有电源;②电路是闭合的。
电
流
电
路
1.形成:电荷定向移动。
2.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3.条件:(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2.
电路图
3.
电路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路、断路、短路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闭合
电源、用电器、开关
课题练习
1.
如下图所示,当开关
S1、S2
断开时,电路处于________状态;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处于________状态;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处于________状态。
断
路
通
路
短
路
课题练习
在右侧虚框内画出如下图所示实物电路对应的电路图。(共17张PP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认识电流的强弱,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
2.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3.会判断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
学习难点
将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中。
课前准备
学习方法
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方法。
2.并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学具准备
调光灯、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导入新课
灯光亮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电流就如同自来水中的水流,
水流有强弱,电流也有强弱。
那么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用什么仪器来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呢?
讲授新课
(电流的强弱)
1.电流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电流这个物理量。
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
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换算关系:1mA=________A;1μA=_______A。
电流强弱
I
安培
安
A
毫安(mA)
微安(μA)
讲授新课
(电流的强弱)
手电筒中的电流约________mA=______A;
雷电电流可达_________A;
=_________mA
=__________μA;
家用的冰箱的电流约____A;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____A。
200
0.2
1
5
讲授新课
(电流的强弱)
计算机中电源的电流
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
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
约100μA
约50mA
约0.1A
常见的
电流
讲授新课
(电流的测量)
接线柱:
红色柱表示正接线柱
灰色柱表示负接线柱
接线柱旁的数值表示接入该接线柱时的量程
(即满刻度时的电流数值)
电流表单位
指针
两个不同的
量程
分度盘
0~0.6A量程的
分度值是0.02A,
0~3A量程的
分度值是0.1A。
讲授新课
(电流的测量)
把电流表接入电路需要注意什么?
1.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如果误将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那么,电流表指示的就不是流过用电器的电流,
而且很容易损坏电流表。
2.必须让电流从红色(或标识“+”号)接线柱流进,
再从黑色(或标识“-”号)接线柱流出。
否则,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无法读数,
而且也容易损坏电流表。
讲授新课
(电流的测量)
3.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如果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就无法读数,
而且也有可能损坏电流表,
这时应该改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把电流表接入电路需要注意什么?
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否则,电流表将被损坏。
讲授新课
(电流的测量)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1.确定所选电流表的量程;
2.确定分度值;
3.接通电路后根据表针的位置读出
几个大格几个小格,确定电流表的读数。
讲授新课
(电流的测量)
甲
乙
连接电路时必须断开开关!
课堂小结
电流的强弱
1.电流的强弱: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2.电流的单位:_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
毫安(mA)、微安(μA)关系:
3.常见的电流值。
1mA=10-3A
1μA=10-6A
I
安培
安
A
课堂小结
1.连接电流表
(1)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
电流必须从_______接线柱流进;
______接线柱流出;
(3)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4)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
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2.电流表的读数
(1)先看_________;
(2)确定选取的量程;
(3)确定_________;
(4)接通电路后根据表针的位置
读出几个大格几个小格,
确定电流表的读数。
电流的测量
接线柱
分度值
“+”
“-”
课题练习
1. 如下图所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其中电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C
课题练习
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的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下图所示的位置,于是他立即断开关。
1.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为了完成实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表所选量程偏小
改接0~3A的量程(共15张PP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连接中等难度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了解生活中电路的串、并联情况。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4.初步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重点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识别及电路的特点。
学习难点
1.会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连接实际电路。
2.连接并联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学习方法
1.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
电路结构、开关的作用。
2.学习各用电器间的关系等各方面各自的特点,从中
获取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
学具准备
节日彩灯1串、小灯泡(2个)、开关(3个)、导线若干、
电源(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
导入新课
子
这么多的小灯泡是怎样
连接成灯带的呢?
讲授新课
(串联和并联)
甲
乙
甲、乙两种电路,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讲授新课
(串联和并联)
定义:
甲
串
联:
像图甲那样,两个小灯泡依次相连,
然后接到电路中,
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
L1
S
L2
讲授新课
(串联和并联)
并
联:
定义:
乙
像图乙那样,两个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
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
并联电路中两个用电器共用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
单独使用的那部分电路叫支路。
讲授新课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开关位置会影响
串联电路的控制吗?
没有影响
干路、支路开关的
控制作用一样吗?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那条支路。
讲授新课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
并联
开关
作用
工作
特点
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位置对其控制作用没有影响。
各用电器相互干扰,
任意一个用电器不工作,
其他用电器均停止工作。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
那条支路。
各用电器互不干扰,
若其中一个用电器断开,
其他用电器还可照常工作。
讲授新课
(生活中的电路)
家里这么多的用电器
是怎样连接的?
并联在电路中
讲授新课
(生活中的电路)
小彩灯通电后全部发光,
断电后拔掉其中一个灯泡,
其他灯泡是否正常发光?
小彩灯是由许多小灯泡串联组成的,
拔掉其中一个灯泡,
其他灯泡也不能正常发光。
课堂小结
串联电路
1.定义:
2.工作特点:
3.开关作用:
并联电路
1.定义:
___________,
元件不能独立工作。
开关控制,
位置对控制作用没影响。
各元件依次相连
元件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
然后连接到电路中。
__________,能独立工作。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
那条支路。
2.工作特点:
3.开关作用:
相互干扰
互不干扰
课题练习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 )。
A.若S1、S2和S3都闭合时,则L1和L2并联
B.若S1、S2和S3都闭合时,则L1和L2串联
C.若S1断开、S2和S3闭合时,则L1和L2串联
D.若S2断开、S1和S3闭合时,则L1和L2并联
D
课题练习
请将图中的各元件符号连成电路图。要求两灯并联,
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