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2.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3.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谈话:六年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同学们学习得怎么样?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同学们在2分的时间内完成,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完成。
【设计意图】设计“小测试”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反思自己认真审题的习惯,给学生心灵带来深深的震撼,引导学生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2.谁能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在谈收获的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认真审题,让学生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小结:从“小测试”活动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大家能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创设情境,自主整理。
4.刚才我们进行了一个测试,看来审清题目的确很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比一比看谁最细心?
这个图片熟悉吗?这个图片是我们五年级数学课本上的一幅图,请你认真再观察这幅图,图中有哪些数?你能把这些数分分类吗?
5.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数,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另外,在分类过程中,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分类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
6.回顾一下这些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自己独立想一想,你会如何整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给4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份你们满意的“知识树”
。
7.学生展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强调:(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大的负整数是-1,没有最小的负整数。(2)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8、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你有什么对同学们说的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整理,整体建构,在对话、交流、协商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阅读材料:
1.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数起源于数(shǔ)。远古时代,人们在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数的概念开始萌生。
2.在我国河南省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已经能用一、二、三、四、……、十、百、千、万等记数,下面是甲骨文中的一些数:
3.我国最早使用的算筹。下面是算筹记数的两种形式:
4.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小结:以上是老师搜集到的一些关于整数的发展,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关于分数、小数、负数发展的资料。
5、学生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总复习不仅是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和整理,还需要了解一些数学的发展史,从整体上将学生的数学思想加以提升。
请你认真阅读课本41的内容,说一说现在你有什么收获?
四.利用情境,巩固练习
1.通过刚才的展示,我发现我们班的确是很棒的!现在请大家完成第2
—
6题,你认为哪个题目需要老师帮助?
2.小组比赛形式考察这部分内容。
3、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赛,看出多数同学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个别学生下课还要进一步巩固。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题目的价值,使每个题目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让学生展示自己出的题目来考大家,形式新颖,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看书质疑,总结回顾。
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在课本的40页、41页的内容,认真看一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看书回顾,谈谈收获,从总体上对本节课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所整理的内容再次整体建构,加深对所整理内容的理解
【整体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小测试”活动,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震撼,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审题的重要性,这样的体验远比教师的说教好得多。本节课设计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整理和自主出题环节充分得以展现,在课堂上学生现场分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树”是对学生六年来的知识整理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一种检查和反馈。而整数数学史的介绍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设计中注重学生主动地复习,共同重温并整理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在回忆和整理知识时,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多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逐步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明确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加深了理解,印象深刻,而且感到通过复习和整理确实有所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评析】古语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复习课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只有通过有效的复习才能实现知识的巩固、迁移、运用。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它不是把平时学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加深数学知识理解,理清数学知识间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
本节复习课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有关“数”的知识的总复习,教者按照回忆——建构——应用——延伸的框架模式,在梳理中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包括列表结构编织、树状结构编织、网状结构编织等,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位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开展争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不断完善知识网络结构。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处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有所提高。练习题的设计富有梯度,提高了整理与复习的效率。
复习遵循了系统性、针对性等原则。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条理化,避免了有些课的“炒冷饭”现象。复习的内容较多,但老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在抓基础之上有重点有侧重的进行复习,复习重点明确。练习题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都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