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92~93页“小明的一天”。
?教学分析:“小明的一天”主要是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题材,教材在这一情境中根据小朋友生活与学习的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以供学生认识钟面。编写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并会认读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难点:正确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我有一个好朋友,
嘀嗒嘀嗒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
真是我的好帮手!
猜猜看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是钟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见过哪些钟表。(学生自由发言)
2.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瞧!(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这些钟表都是带有指针的;这些是显示数字的电子表;现在呀,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既带有指针,也能显示数字的钟表。这些钟表别看它很普通,很常见,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钟表。
二、观察钟面,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你们小组的钟表模型,看它的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
教师出示钟表模型,归纳梳理。
板书: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大格和小格,有12个数……
2.认读整时、半时。
(1)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图。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师规范学生的说法:几点也就是几时,几点半也就是几时半。
(2)课件出示相应的六个钟面。
师:你会看哪一个钟面呢?请你上来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每组选一名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
学生表述自己认识钟表的方法。
(3)分类并整理六个钟面。
师:这六个钟面,我们可以怎样整理呢?
学生小组讨论整理钟面。
师:你是怎样整理的呢?
学生可能按整时、半时来分类,也可能按照分针和时针之间夹角的大小来分类。
(4)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整时、半时一类。
师: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3.认识时间的表示法。
(1)示范时间的表示法。
师:7时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7时,7:00)
9时半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9时半,9:30)
(2)认识电子钟。
师:钟表店的营业时间是:
(课件出示)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法?(火车上,公车上,超市里,电脑上……)
师:你怎样认这种时间的?
小结: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小圆点的后面是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出示教材第92页“我说你拨”情境图。
师:你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你心目中的钟表?画完写出你设计钟表的时间。
画完后请部分学生去投影仪下展示。
四、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第93页第1题:认一认。
师:和同伴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
同伴讨论,再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五、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师:这节课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课后小作业:用你喜欢的记录方式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大格和小格,有12个数……
7时,7:00
9时半,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