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
第1课时 古人计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74~76页“古人计数”。
?教学分析:认识11~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点知识之一。从本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个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数、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
2.在捆一捆、摆一摆的动手操作中,认识十位、个位,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吗?(出示情境图)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古人养了多少只羊,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只,第11只打问号)
用代表,摆一摆,数一数。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让学生接着数下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探索“11”的组成,认识数位。
(1)师:今天,小猴博士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小猴博士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师:请小朋友们用喜欢的方法数出11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选择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在投影仪下摆一摆,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摆的。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她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3)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从而得出:10+1=11
2.学习读、写11,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1)引导学生看小棒图思考: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表示什么?
(2)这1捆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
这1根表示1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起一个名字,叫做“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11”这个数还可以用计数器表示。找一找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引导学生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用计数器表示“11”。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4)“11”的写法。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个位上写l,这个1表示1个一。
(5)“11”的十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3.(1)用同样的方法认识15、19、20各数。
(2)比一比,谁大?谁小?
(3)古人这样表示12,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
12
— ‖
13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1.读直尺上的数。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能不能读出直尺上的数呢?
自由读,齐读。
齐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2.师:小猴博士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博士拿出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交流数法。
教师总结方法: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四、归纳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