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材上呈现的一个小朋友两手分别拿着3支与2支铅笔的情境,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数学加法的雏形,也是学生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由于情景中的操作动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演示、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体验的机会,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所喜欢的小熊猫吃竹子的情境,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兴趣进行探究吃竹子的小熊猫和没有吃竹子的小熊猫一共有多少。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
3.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进入小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认识了哪些新的小朋友呢?这个小朋友(笑笑)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笑笑照片。
二、自主探究
1.笑笑变魔术——说一说。
(动画演示:笑笑从魔法袋里变铅笔,左手变出2支,右手变出3支,然后把它们合起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表达,提问。
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表示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起来是多少支铅笔呢?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商量。
集体交流: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表示的呢?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加法算式:3+2=5
介绍加号的名称和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齐读算式。
2.老师的魔法袋——摆一摆。
老师也有一个魔法袋,猜猜里面装了什么。(桃子)老师要用这些桃子来考考小朋友。
老师摆桃子,学生说算式。
指名学生摆,其余学生说算式。
同桌练习: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说。
3.看图——试一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摆放教材中小熊猫吃竹子图片)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尝试自己说,同桌相互说。
学生汇报。
生1: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熊猫在玩耍。
生2:3只和2只合起来是5只。
生3:我用桃子摆了摆,写出算式也是3+2=5。
……
师:同学们真棒,自己就发现了这么多问题。
4.看图——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情境图来摆,列出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计算的理由。
三、巩固深化
1.看图——讲故事。
出示第25页“练一练”第1题的图。让学生看图讲含有数学问题的小故事(从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并列出算式计算。
2.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25页“试一试”内容,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加法问题。亲爱的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你的家里,哪些地方还藏着像这样的加法问题呢?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