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字词过关
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军神
课堂练习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你能讲讲图片中的故事吗?
学习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诊所、年龄、熟练”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字词过关
拼一拼,读一读,并给下列生字组词。
沃
匪
绷
衷
堪
wò
肥沃
fěi
土匪
bēng
绷带
zhōng
衷心
kān
难堪
仔细观察,写一写下面生字。
诊
龄
匪
沃
施
崭
衷
吭
绷
祥
慈
荣
审
庆
剂
整体感知
谁是军神?
刘伯承
谁称他为军神?
沃克医生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1.把刚才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
还可以按什么方式怎么划分课文?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手术前
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手术中
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手术后
合作探究
沃克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刘伯承:“刘大川。”
沃克医生:“年龄?”
刘伯承:“二十四岁。”
1.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沃克医生:“什么病?”
刘伯承:“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医生:“你是干什么的?”
刘伯承:“邮局职员。”
沃克医生:“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刘伯承:“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准备手术。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刘伯承:“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刘伯承:“试试看吧。”
刘伯承受重伤;
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
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将领,他一开始为什么说自己是邮局职员?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反对。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
时代背景:
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因为当时护国军将士遭到追捕,刘伯承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姓名和身份。
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看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
病人微微一笑,说……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
病人平静地回答……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
沃克医生态度发生变化,由开始的冷淡变成愣住、惊疑、目光柔和、生气、再一次愣住、口吃。
刘伯承从容镇定。
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
课文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
第一次愣住是因为沃克医生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后发现病人受的伤太严重了。
第二次愣住是因为刘伯承要求做眼球摘除手术时不打麻醉剂,口吃是因为他太震惊了。
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惊疑什么?
他看到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如此从容镇定。
第2课时
沃克医生断定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为什么如此肯定?
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此时此刻,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却不打麻醉剂。
一个为了人民可以做任何牺牲的军人。
3、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说一说:手术是否顺利进行?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沃克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很紧张。
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
他担心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无法忍受那钻心的疼痛而晕过去。病人晕了,医生的手术就无法进行,只能宣布手术失败。沃克医生因心生敬意很想救刘伯承,不想让手术失败。
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痛的词句。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一声不吭
紧紧抓住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刘伯承承受着巨大的痛楚,他拥有着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想一想: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刘伯承痛得抓破了床单。此时此刻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用红笔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
人物分析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思考: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在动手术的过程中,即使用麻醉药也会感到疼痛,一般的军人都会叫出声来,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却一声不吭。一般的军人在动手术的时候不会记得开了多少刀,而他却一刀一刀地数,一刀都不漏。这就是刘伯承和一般的军人的不同,他不是一般的军人。
手术后这一部分中的哪些词可以体现出他忍受了剧烈的疼痛?
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脸色苍白、勉强一笑”体现了整个手术过程给他带来的剧烈的疼痛。经受了七十二刀,虽然脸色苍白,但他勉强一笑,将这个痛忍过去了。这证明了他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不愧是军神。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这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
敬佩、赞美
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或是一个普通军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称赞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拓展延伸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假如你就是沃克医生,请以他的口吻按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同邓小平率部队行千里跃进大别山。他华东野战军合作,参与指挥百万雄狮下江南,之后,他主动请缨,解放西南地区。他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让人敬佩。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他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课堂练习
1.读词语,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一针见血(xiě
xuè)
邮局(yóu
yǒu)
勉强(qiǎng
jiàng)
施行(sī
shī)
惊呆了(dāi
dái)
刘伯承(céng
chéng)
√
√
√
√
√
√
·
·
·
·
·
·
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句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
。
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句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
。
刘伯承的坚强
手术复杂,要有忍受剧痛的思想准备
一、教材PXX:X题,X题,X题.
本课时讲解结束,同学们如果还有疑问,请与老师或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探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