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可编辑PDF版)2019~2020学年度界首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是指把不同作家的作品或一组作品”错,原文是“两部作品”,可以是不同作家的,也可以是同一作家的。)
2.C(文章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B(A项,“兴衰”错,原文是“衰亡”。C项,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于文无据。D项,表述绝对。)
4.C(“就会感染冠状病毒”错,表述绝对。原文是“野生动物身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就有可能传给人类”。)
5.D“只要我们人类远离蝙蝠……的发生”错误,因为蝙蝠只是全球冠状病毒的主要宿主,还有其他宿主;另
外,只在“预防”上努力也不行,还应在治疗上不断突破。再者,有些病毒还没被发现。)
6.①完善动物保护相关法规,将蝙蝠、鼠类、鸦类等列入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完善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的管理措
施;②加大野生动物交易监管和检疫力度,永久性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③加大宣传,让公众加深对野生动
带和传播病毒的认识,使公众自觉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自觉杜绝食用野生动物。(每点2分)
7.D(“华美的语言”表述错误,语言总的风格是朴素生动。)
8.①热爱工作。退休了仍然保留着早起上班的习惯。②疼爱家人,牵挂儿子。知道家人爱吃鱼,春节经常做
鱼丸给家人吃。儿子工作了买好鱼等待儿子和未来儿媳妇回家过年。③懂道理,顾大局。为配合防控疫情,
就按照要求,和家人一起待在家里不出门。(每点2分,如答出“及时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算对)
9.作者以老苏放生六条鲶鱼结尾,寄寓了祈愿人与自然的和谐,祈愿大自然原谅人类的无知.祈愿冠性病毒
离人间的主题。(4分)同时也表现了老苏祈愿儿子、儿媳等医务工作者平安归来的情感。(2分)
10.D(原文是: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
尔,固不可赦。”)
11.C(“太师”是虚职,没有实权。)
12.B(“了解到刺史与柳洞相互勾结”错,原文是“以为刺史阴相党”,即以为刺史与人私下相互勾结
13.(1)韩愈长到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被贬官的大哥韩会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
养他。(“生”“孤”“卒”“鞠”各1分,句意1分)
(2)先太师为国家抗击朱滔,血衣还在,我们的军队哪里对不起朝廷了,却说我们是叛贼?(“犹”“负”乃”各
1分,反问句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的父亲叫韩仲卿,做官武昌令,有很妤的政绩,离开之后,县里的百姓
刻石碑来歌颂他的功德。韩愈长到三岁的时候就戍为了孤儿,他跟随被貶官的大哥韩会到岭外居住。韩会
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毎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
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晉做宣武节度使,上表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
后,韩愈跟随灵枢离开,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
华阴令柳涧犯了罪,前刺史弹劾他,但还没有得到回复,刺史就被罢免了。柳涧暗示百姓拦住(他)索要
军队食宿费和劳役的钱。后刺史很厌烦他这祥做,迫究灺的案件,朝廷将柳泂贬为房州司马。韩愈经过华
州的时候,以为刺史与人相互勾结,便上疏惩治他们。不久,御史再一次勘问,得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柳
涧再一次被贬官,做了封溪县尉。韩愈因此重新担任博士。韩愈才华横溘,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
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
宪宗派使者前往风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夭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
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韋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01909D2019~2020学年度界首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題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淸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选择题毎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4。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囯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文化意识
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
在文学阅读中应注意培养下列几种意识
文化的挖掘意识。文学反映的是人学、是社会学,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厚的人类社会文化
知识。读周作人那些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的美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恬淡从容、庄谐并出的
风格,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野菜、北京茶食的文化知识;读巴尔扎克
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老头悲苦的命运,而且体察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资本主
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文化心态。文化的挖掘意识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写作主体在特定时
代的心灵状态、生命状态、价值取向、思雏方式的感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的本质是
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宇外化。”这就需要学生阅读
时不仅要读作品,还要读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作家传记、创作手迹,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
会凤尚,这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对解读作品大有裨益
文化的反思意识。反思是一种再思考。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東后,对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
感受以及阅读判断进行分析思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习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
作品中反映的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人与人交往沟通情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必然与作家
不同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理想有关。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作品,它作为文字符号总是负栽着文化
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深入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成为一种¨底色”,学生通过艺术文本内部反观作品
文化思想、文化意义,就是寻求这个“底色”的过程。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反
思意识:鲁迅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老舍则通过北京市
民社会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体现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但多
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需要读者经过反思才能体悟到的。读者需要透过亼物事件、故事情
节本身去体察、探究它们存在的缘由,透过故事表象去思考深含其中的创作动机、创作旨向以及
支撑作品存在的文化根基、文化底蕴。反思意识是倢作品解读走向深入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0190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