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清明上河图 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清明上河图 浙美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10 21: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明上河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的积累,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范围较窄,层面较浅,能够自觉完成对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但不善于把握景象背后深层含义的理解或领悟。对于较专业的绘画技能(比例关系、透视关系、线条变化美感及人物、树木、屋宇画法等)表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情分析:
独立的欣赏课在整个美术教学中的比重约为10%,比例虽然不大,但不可或缺,它是提高学生审美眼观的最好方式。因为纳入教材的欣赏作品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经典作品,许多画理、画风、画法等美术理论都产自其中。教材还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培养口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会看会说会想象,从而达到知识内化。只有眼界提高,才能让手技提高有空间。另外,随着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更新,更为欣赏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资料,更便于教师收集、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会有序观察、一定的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认识手卷这种中国画的形式和欣赏方法,了解散点透视构图法;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活面貌。
·方法过程
通过教师对赏析提出学习方向——风俗(内容和氛围)、画法,安排小组既分工又合作,探究讨论“首段”“中段”“末段”,学会描述作品的场景和情节,体会画家表达意图,尝试运用线描手法描绘某一局部(1-3个。)
·情感态度
3、认识《清明上河图》价值(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画家高超的绘画功力和场景氛围表达的统一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描述作品场景、氛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难点:对北宋人们生活状态即风俗的认识与了解,并尝试运用变化的线条临摹一二个画面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希沃软件),“赏析 . 评述”作业每人一份
·学生:(第一课时)收集《清明上河图》相关阅读资料、白纸、水笔
(第二课时)A4作业纸,铅笔、橡皮、黑色粗细记号笔、彩笔。
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2分钟)
师:上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布置的“赏析.评述”作业完成得怎样啦,我来抽三位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内容,为后面学习临摹做准备。)
临摹画卷局部(微课8分钟)
师:上一讲,我们赏析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从而体会出画家张择端所要表达的氛围,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些片段吧。画家通过精心设计+生动描绘,记录了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让《清明上河图》成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画家是怎样画出这幅长卷的吧?这节课,林老师就把“作画秘籍”传授给大家,你们可要听仔细啰。
(1)师: 先说材料。中国古代画家都喜欢用毛笔、墨汁、砚台、盘子,还有绢本或宣纸等工具来作画。不过今天,为了让初学的你们更容易掌握造型的表现方法,我们先用A4白纸或黄纸代替绢本,用黑色粗细勾线笔代替其它工具来作画。
(2)师:再说画法:采用的是线描绘制,由粗细、曲直、虚实等不同的线条组合运用,以此来丰富形象特征的表现。
师:知道了以上作画秘籍,同学们一定很想动手试试了吧?别急,我们还得学下怎么临摹。 临摹又是什么呢?他有两种画法——
一是还原法:就是按照原图一模一样学画下来;
二是略改法:就是对原图做些小改动后,再画下了。
不论哪种画法,都以尊重原作的造型、色彩来完成。
师:接下来,林老师还得讲一讲作画步骤——
第一 选择片段:同学们可在长卷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或局部做参p3
考图,比如这张,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中画了什么景物; 第二 布局构图:想一想景物的位置是怎么安排的。
通过前面观察、分析,按照近到远的顺序......大家一定发现答案了。是的,有路、房子、树;路在近景处,房子在中景处,树在远景处;其中,中景是画面的重点,老师在这用了红色标注,提醒大家作画时要精心描绘这部分。当然,不同画面,中景内容肯定是不同的,但作为重点部分都要记得精心描绘哦。
第三 线描造型:“比例”是关键。这副画中的比例关系有两种:
一种 单体间的。比如一个人,他自身就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我们以人头部为一个长度单位,然后用它去等分全身,就会得出1头:身高= 1 : 7 。再比如一棵树,它的比例关系着重看枝和干,一段树枝有下宽上窄的比例关系,一根主干也有下宽上窄的比例关系,只是几处的宽窄尺寸不同而已;古人还有“树分四枝”的说法,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这样才会把空间关系表现出来,然后添些叶子,一棵树就画好了。还有一座建筑,画时要注意结构间的比例关系,并且要有2-3个面(顶面、左面或右面),才会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效果,在此画中,画家还借助尺子完成了建筑画法,当时也叫“界画”,现代人则称之“建筑设计效果图”。
另一种 多体间的。比如这幅图,画面出现了哪些景物? 哦,有房子、人物、树木等,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啊,有的同学看出来了,房子最大、树木中等、人物较小,当然还有更小的。
大家一定已经发现比例的来源了。是的,通过互相比较,就会得出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同学们作画时一定记得互相比较着画哦,这样画出来的形象就会更真实合理了。
最后 整理完成:要求在前面画的基础上,更精准地临摹形象、校对比例关系、擦除多余线条,使画面整洁美观就完成了。 p4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材料、画法和临摹步骤的专业性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临摹,解决本节的重点知识的学习。微课中虽是教师讲述,但也留有学生思考的短暂时间,进行互动;另外也是省时高效的授课模式,便于多班重复教学和课外学生反复观看解决临摹中存在的疑惑。)
3. 临摹练习,师巡视指导。(25分钟)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作画秘籍、临摹方法和作画步骤,就可以跟随参考图、选择好局部、画一画了。
(设计意图:实际操作,然后消化所学知识点,个别指导便于解决个体问题,也利用教师了解整体教学效果。)
4. 学生作业点评。(5分钟)
围绕线条运用、造型比例为重点展开评点,师评2张、生自评2张,生互评2张,再继续整改。
(设计意图:根据作业情况,了解学生课堂掌握临摹的能力,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点评,让技能学习更好地内化成学生的自身能力。)


板书设计:
清明上河图
1. 材料
2. 画法——线描
797560692153. 步骤 选择片段
布局构图
线描造型 (比例)
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