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1 12: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师大:2019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未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①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②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肄(yi)业
弭谤纨绔(k)子弟
揭竿而起
拓(tu)片俨然敛声屏(bing)气弩马十驾
C.韶(sh0)光崔嵬沸(f)反盈天雕梁画栋
D.逡(n)巡暇想踌躇(ch)不决惴惴不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苏东城具有深厚、广博、诙谐的品质,有发达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一正如人们所说具
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苏东坡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
天地间的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生不渝.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的;他的
诗词文章,或是一时
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梨,
正如他所说的“春乌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
,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雪泥鸿爪格格不入信笔涂鸦光风霁月
B.雪泥鸿爪自相矛盾即兴之作风清月皎
C凤毛麟角格格不入即兴之作光风霁月
D.凤毛麟角自相矛盾信笔涂鸦风清月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他诗人在这些方面,苏东坡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B.在其他诗人这些方面,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C.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D苏东坡在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十年前我们萍水相逢,未及倾诉衷肠就各奔东西,如今再会,真是久仰了
C这么珍费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D.我斗胆向您提出心中的一些疑惑,其中不乏陋见,实属冒昧,让您见笑了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金先生的小说《家》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觉新是家族中充
朝气的叛逆者,他的哥哥觉慧懦弱顺从,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却不敢反抗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和卡西莫多的丑陋、
弗罗洛的狠毒,形成鲜明的对比,集中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
C.《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典型的贵族大家庭,包括荣国府、宁国府两支,小说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
起居等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绘,也展现了这个诗礼之家没落的过程。
D.《高老头》是英国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主人公高老头为子女耗尽钱
财,却只能在孤独遗憾中死去,作品无情地鞭挞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7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心,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③霜钟:《山
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琴师怀抱绿绮名琴,来自四川名山峨眉山,凸显了琴师气派十足,来历不凡
B.颌联中“为我”二字体现了琴师与听琴之人的友情,“挥手”是描摹琴师弹琴的动作。
C.尾联乐终声歇,诗人举目四望,不觉青山已暮,秋云重重,以景结情,余味无穷。
D.本诗语言华丽典雅,“霜钟”“碧山”等意象色彩丰富,“洗”“入”等动词凝练准确。
7.诗人是如何描写蜀僧弹琴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4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
”两句,强调整日思考不如片
刻学习的收获大。
(2)《咏怀古迹》(其三)中
两句以山水逶迤、
雄奇壮丽的图景烘托王昭君的形象
(3)《锦瑟》中“
”两句借蛟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
典故表达了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的哀愁。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
古之学着必有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感而不从师,其为
怒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闲道也国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责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