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
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也就是说,他们不幸,不是因为“丧失了现实和精神世界”,而是因
为他们不能阅读,而这种丧失是不能补偿的。B项错在“都能”,绝对化。C项错在“就注定
了”,绝对化,原文说是极大可能是
2.B【解析】第二段没有对比,而且“阅读可以饱览奇风异俗”并非本段的观点,它只
是观点的一部分
A【解析】A项强加因果关系,“阅读的拥有或丧失”的原因,并非“财富、权力的不
平等
4.B【解析】错在“所有”,扩大范围,不同饮品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而非“所有”
5.D【解析】读图错误,在2012-2018年中国软饮料销量及变化情况,图中显示同比增
长曲线没有和销量同步增长。
6.答案示例
①行业发展速度快。
②市场庞大成熟,产业链条和工业体系完整
③目前出现短暂的结构性调整,出现品种多元化、营养健康、高质量高品质趋势。
④品牌数目庞大,行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态势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7.D【解析】错在“主要”,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关羽重义的个性
8.①计谋多端,胸襟宽广,败而不馁。他一边败逃,一边“三笑”诸葛周瑜,可见英雄
所见略同;同时可知其不因失败而垂头丧气
②自私残忍。遭遇雨路泥泞,死伤无数,毫不怜惜,视人命如草芥
③善于用人。以恩义笼络关羽,又能使徐晃、张郃、许褚、张辽等大将对他不离不弃。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①诸葛亮能够预测到曹操会选哪条道路逃跑
②诸葛亮能够预测到曹操会在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
③诸葛亮能够预测到关羽会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10.D【解析】错在“卑鄙”,“鄙”非“卑鄙”之意,而是“庸俗,浅陋”。
11.C【解析】A项,①在,②对。B项,①弹奏,②给。C项,都表目的,译为“来”。D项,
①的,②代词“他们”。
12.D【解析】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13.B【解析】御史,战国时应为史官。文中就是史官
14.C【解析】错在“舍人感到害怕”。舍人请辞的原因是认为蔺相如不敢与廉颇相争,感到
羞耻
1)(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担任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解析:“既”(以后)、“以”(因为)、“拜”(任命)、“右”(上面、前面)各1分
(2)只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解析:“顾”(只是,但是)、“所以”(原因)、“加兵”(用兵、侵略)、“徒”(只,仅仅)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
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
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
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
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
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
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
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
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晢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
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
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徳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
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喚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
命体验的幸运人。
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
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奷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
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
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
发。一旦与此种嗜妤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
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髙雅而趋避凡俗。或愽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
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
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毎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
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