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会制作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摆拼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
金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在合作学习中提升急哦阿旺能力与
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并喜欢用七巧板摆拼事物。
教 学
要
点 1,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
2,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
3.兴趣点:七巧板摆拼的不同方式能呈现出不同的物象与形态,甚至是有趣的画面。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能和老师一起做出纸七巧板并摆拼成图形。
较高要求:在七巧板上进行装饰并摆成有趣的画面与图形。
个性探究:看看谁的创造力更棒,摆拼出意想不到的画面。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建议 2课时
注意事项 1,安全使用剪刀;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教具、剪刀
生:彩色纸、尺子、彩色笔、固体胶
课时一:
教学 环节 “教”的过程 “学”的过程
1 课堂
导入 欣赏变形金刚图片、说一说它们的特性
出示课题 通过对变形金刚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课
堂
发
展 一、出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1, 什么是七巧板
2, 如何制作七巧板?
3, 发挥想象力摆拼出“变形金刚”
二、学一学:
了解七巧板的来源:了解七巧板的来源: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在这部分穿插入七巧板的来源于发展花纹,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来历,并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拼出不通祥泰的智慧版图,也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敬仰之情、热爱祖国之情。
三、看一看:
欣赏七巧板摆拼图形变化。
四、制作七巧板:
1、定位、折叠
2、画出裁剪线。
3、剪出七块小板。
4、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几何图形组成。
5、引导学生学习拼贴
五、展开联想、进行创作:
发挥想象力,拼出有趣的变形金刚。
六、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纠正创作中的不足。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来源,提升民族荣誉感。
3、看一看:展示七巧板摆拼作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
4、学生学习制作纸七巧板
5、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摆拼变化。
3 展示与
评价 欣赏评价。
1、学生离开座位相互欣赏同学作品。
2、学生互评: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3,学生自评: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评价:表扬具有创意的摆拼作品 。
学生通过欣赏、互评,具体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4 课后
延伸
试一试: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
课时二:
教学 环节 “教”的过程 “学”的过程
1 课堂
导入 一、复习七巧板的几何图形组成。
二、检查学生作品,欣赏具有创意造型的作品,对不足的进行补充说明。 复习巩固七巧板图形知识
2
课
堂
发
展 一,欣赏激趣,开拓思维
1、欣赏书本的变形金刚摆设以及装饰,师生分析装饰图案可以根据败品不同部位而进行创想。
2、欣赏多个七巧板所组成的创意图画,引导学生了解七巧板是可以多个组合设计的。
3、师生共同分析画面组成内容。
4,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扩充画面内容,并尝试表达。
二,布置作业,小组合作,创设画面
1、给自己的变形金刚添画装饰。
2,根据七巧板摆拼事物的分类,2—3人组成一小组。
2,小组共同商量并摆拼设计组合画面。
3,小组成员合作制作有趣的七巧板组合画面。
1、激发学生创想添加纹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可以用多个七巧板进行组合,再添画背景,创造出有趣的图画。
2、学生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互助、互补,提升交往能力。
3 展示与
评价 欣赏评价。
1、学生欣赏其他组同学作品。
2、小组自评:尝试说出自己满意部分。
3、同学评价:说说自己欣赏的作品
3、教师导评:总结各小组的表现。
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具体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4 课后
延伸
多发觉生活中七巧板的运用设计。
5 预计
效果 七巧板摆拼游戏这节课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摆拼造型乐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学习如何愉快地与别人合作的交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