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字词解释
常常把茅草屋檐打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译文
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
诗意赏析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青苔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花木”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作者简介
1、修辞技巧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
)的句式,又采用了(
)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对偶
拟人
2、诗中写景从
(
)写到(
),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院内
院外
3、本诗描写了(
)的环境,反映了作者(
)生活情趣。
庭前优美的自然风景
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