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欣赏
拉斐尔(1483-1520)
《披纱巾的少女》
梵高(1853-1890)《自画像》
雕 塑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罗丹(法国)
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
两个时期,两个划时代的雕塑大师,两种完全不同的雕塑风格,代表了两个时期的雕塑发展走向。在西方雕塑史上,因为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的作品,而使雕塑史呈现两个辉煌期。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近距离了解两位大师的艺术 ……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建筑家和诗人。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时期,歌颂和宣扬人的智慧和人性的伟大,甚至把人等同于神,强调人在改变世界中的力量,所以人和神成为了这个时期雕塑和绘画主要的题材,艺术家会刻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去追求一种完美、和谐、典雅、写实以及力量。
米开朗基罗
被俘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
摩西像 米开朗基罗
摩西接受十诫
结论:这个时期的作品刻意体现一种人体的力量、肌肉、健美,手法体现一种细腻、柔和、完美、和谐。你会觉得欣赏这个时期的艺术品,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就是体现这一特点,每个人物雕塑都具有强健的健美体魄,充满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奴隶、英雄——大力士、青年壮汉。
大
卫
米
开
朗
基
罗
如果说雕塑让后人记住了米开朗基罗,让后人为之叹服,那么我们不得不说,他在绘画方面同样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经典。而他一生最辉煌的绘画作品,无疑就是他为西斯廷教堂所作的天顶壁画。
西 斯 廷 教 堂
西斯廷教堂建于1473年,是以教皇西斯托四世名字命名的。它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地。
最初的西斯廷教堂穹顶绘有天空图案的壁画。1506年,教皇朱理二世为了纪念叔父西斯托四世,命米开朗基罗重新绘制穹顶壁画。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于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此壁画,并命名为《创世纪》,于1512年完成。它与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
西斯廷教堂因为拥有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
创 世 纪
(据说因为长年昂头作画,米开朗基罗最后还画歪了脖子。)
最 后 的 审 判
取材于基督教《圣经》故事
《朝元图》元代(1325年) 道教题材 中国山西永乐宫 是为祭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造的大型道观。此画是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世界文化遗产。
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罗丹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 。所以,他是西方现代雕塑的鼻祖。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巴尔扎克像》罗丹
《摩西像》米开朗基罗
罗丹曾说过一句话:艺术即感情。所以他的每件作品都赋予了个人丰富的情感色彩,甚至可以为了表现这种情感、思想而把表面的形式美放到了次要的位置,内容高于形式。这和传统雕塑(米开朗基罗)注重形式美、注重手法的细腻和写实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风格。这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改革。
地狱之门
罗丹
《地狱之门》(局部)
《思想者》罗丹
罗丹通过这样一个别扭的沉思姿态,让全
身的肌肉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来表现人物的
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苦恼和全神贯注的思
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
大的同情和悲痛,以及一种无奈。
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 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加莱义民》
这就是罗丹艺术——
思想、情感重于形式。
米开朗基罗与罗丹雕塑的区别:
1、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更注重表面形式的细腻、柔和、写实。罗丹的雕塑更注重的是人物心理、情感的塑造。
2、米开朗基罗手下的雕塑吸引我们的是作品体现出的一种力量美和形式美。罗丹手下的雕塑吸引我们的是作品体现出的一种深沉美,你会发现他塑造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形式—内容)
3、前者手法细腻,写实(中国水墨画里的工笔画) 后者手法随意、狂放、前卫,写意(中国水墨画里的写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