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通过观察、思考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温故知新
问题:按照对动物所起的的作用,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哪几种?
答: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即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如果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看,那么动物的行为又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请同学们观察和阅读课本67页至68页这一部分内容,回答此题
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遗传因素决定的。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所以又叫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答: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但都有以下3个共同特点,第一,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二,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第三,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
人们研究动物的意义是什么?
答:在于认识、保护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 。
阅读课本69页DIY部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试着做一做
苏科版教材 第17章 第2节
育雏的母鸡正在孵蛋。把鸡蛋换成小猫,它把小猫当成自己的后代加以抚育
刚出生的小猫就能吮吸母亲的乳汁
以下几种动物行为,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这两种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
走迷宫的蚯蚓,在受到多达百次的电击后,学会了爬向潮湿的暗室
饥饿的老鼠因偶然碰到杠杆得到了食物。多次以后,只要肚子饿了,老鼠就会去按杠杆取食物。
这两种行为都是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尔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
接着回答以下一些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白蚁做食物。成年黑猩猩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着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学习行为
杂技团的小狗表演节目
刚出生的小狗吃奶
儿童用筷子夹菜
新生婴儿会吃奶
B组
A组
请大家分别举两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例子,看谁举的又好又准。
联系生活,提高学习热情。
联系生活,主动参与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吗?
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野战医院复杂多样。通过 学习行为能够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
课堂练习:
1、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训练
答案:(C)
2、下列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跳舞 B:蜘蛛结网 C:母鸡孵卵 D:小狗算加法
答案:(D)
3、下列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A: 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B:蜜蜂筑巢 C:小鸟在池边喝水 D:小鸡绕道取食
答案:(D)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