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右图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亲历者沈宝祥的回忆和研究力作,
他收集大量一手资料,根据亲身见闻,重述这场波澜壮阔的洪流。
35年前的这次大讨论否定的是( )
A.“文革”中冤假错案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上来
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上来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沿海城市
C.经济特区
D.农村地区
5.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右面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增强企业活力
8.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所针对的问题是( )
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B.改革开放中遇到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C.缺乏敢闯的精神、思想太保守
D.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9.马小虎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B.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D.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1.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人世
12.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它”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
1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假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实行改革开放
15.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 )
A.①毛泽东思想
②初级阶段
③市场经济
④邓小平理论
B.①主要矛盾
②中国特色
③市场经济
④科学发展
C.①经济建设
②国企改革
③计划经济
④中国特色
D.①迎接胜利
②走自己的路
③“一国两制”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综合题(共55分)
16.(11分)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面这张主题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2分)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对此你有什么感想?(4分)
(3)与上述图片有关的两个重要人物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优秀品质?(5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二
1984年,上海电声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后来,这家企业改制为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4年后,国务院在各地先后选择2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
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形式有哪些优点?(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怎样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经济政策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是什么?(3分)
1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复兴之路》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人哪一时期?(6分)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2分)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2分)
(4)“这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一项具体成就?(2分)
(5)从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两点即可)(4分)
19.(16分)阅读下河材料,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在本世纪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
出的?(4分)
(2)材料二发表于哪一年?说明我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些谈话的发表有何意义?(4分)
(3)材料三中内容与哪一次会议有关?在这次会议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你能说出其具体内容吗?(4分)
(4)材料四与哪一次会议有关?在这次会议上,什么思想理论被写进党章?(4分)
《第三单元
综合测评卷》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D
6.B
7.D
8.A
9.D
10.D
11.D
12.D
13.C
14.B
15.A
16.(1)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原因: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也开始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所有这些,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转折。?感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3)略。
17.(1)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点:适合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以坚持集体经济为前提,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阶段: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8.(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珠海、汕头、厦门。
(4)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中国改革开放方针的正确性;我们应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改革要依据本国国情等。(任?选两项即可)
19.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共十三大。
(2)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遇到了姓“资”姓“社”的困扰。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