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1 11:2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 多彩的人生
早晨从中午开始
1.走近作者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课文鉴赏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课文鉴赏
2.写作背景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创作《___________》的创作随笔,是路遥写作生涯的一个日常生活的基本描述,也是一句饱含哲理的话语。用路遥自己的话说:“《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平凡的世界
课文鉴赏
3.资料链接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课文鉴赏
[文脉·探究]
1.作者的早晨为什么是从中午开始的?
【提示】 
这是指特定的一段时期——在写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中,作家路遥经常伏案工作到凌晨,直到天亮时才睡下,而到中午前一个小时醒来。午饭也就是早饭了,中午也便是他个人的早晨了。很显然,这是废寝忘食的工作,是拼命地写作。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作家的写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课文鉴赏
2.小说《人生》发表之后,可以说路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他却感到很不适应,这是为什么?
【提示】 
“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来自方方面面的打扰,有陌生人,有熟人,有亲友,“我感到自己完全被淹没了”,“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条缝赶快钻进去”。
作家“受宠若惊”,而且他有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说“我不能这样生活了。我必须从自己编织的罗网中解脱出来”。
课文鉴赏
3.在第三部分中,文章写到“劳动,这是作家义无反顾的惟一选择”,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 
在作者看来,虽然自己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荣耀,“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他认为“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即使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至为宝贵的。”
课文鉴赏
4.作者说“我决定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对此,他感到很高兴,还是很困难?为什么?
【名师点拨】 
他并不感到高兴,而是感到“真正要把幻想和决断变为现实却是无比困难”。
他说:“我所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我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写长卷作品的经验。”“如果是一部真正的长篇作品,甚至是长卷作品,我很难想像自己能否胜任这本属巨人完成的工作。是的,我已经有一些所谓的‘写作经验’,但体会最深的倒不是欢乐,而是巨大的艰难和痛苦,每一次走向写字台,就好像被绑赴刑场。
课文鉴赏
5.作者在写作《平凡的世界》这部“规模很大的书”之前,来到毛乌素大沙漠。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呢?
【名师点拨】 
在作者看来,“那是一块进行人生禅悟的净土”。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他都会走向毛乌素大沙漠。
当他来到这里时,他说:“你会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来观照生命,观照人类的历史和现实。在这个孤寂而无声的世界里,你期望生活的场景会无比开阔。你体会生命的意义也更会深刻。你感到人是这样渺小,又感到人的不可思议的巨大。你可能在这里迷路,但你也会廓清许多人生的迷津。
课文鉴赏
在这单纯的天地间,思维常常像洪水一样泛滥。而最终又可能在这泛滥的思潮中流变出某种生活或事业的蓝图,甚至能明了这蓝图实施中的难点易点以及它们的总体进程。”
他说:“沙漠之行斩断了我的过去,引导我重新 走向明天。当我告别沙漠的时候,精神获得了大解脱,大宁静,如同修行的教徒绝断红尘告别温暖的家园,开始餐风饮露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沙漠中最后的‘誓师’,保障了我在今后六个年头中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能矢志不移地坚持工作下去。”
课文鉴赏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篇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50个小节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路遥在文中记录了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从萌发写《平凡的世界》的念头到1988年5月25日写完,十年磨一剑,路遥用他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用他十年的苦难(精神和身体备受折磨)雕琢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路遥拿《早晨从中午开始》来祭奠那十年的苦难岁月。
主题感悟
课文鉴赏
路遥作品的特色
朴实无华、厚重悠远,是路遥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这篇文章文笔娴熟,倾吐真情。无论描述生活状况,还是记录心路历程,字里行间都流淌着真情。正是这种真情打动着读者,也成就了佳作。节选的这五个部分,虽各有独立性,但能统一在一个主旨之中。那就是追求、奋斗与成功。
技法借鉴
课文鉴赏
小结: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的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
课文鉴赏
作家点评:
著名作家朱鸿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
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
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
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
课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