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 发现诗意
观火
1.在反复品读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能够自行分析写景片段中运用各种修辞,调动各种感官等描写景物的手法;
2.能将这些手法加以运用,从而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3.通过对课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感受流淌在语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实感,即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梁遇春:(1906-1932),笔名秋心、驭聪等。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2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先进预科后人英文系。1928年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年返回母校,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因不幸染上急性猩红热,于1932年6月25日猝然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走近作者
他的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然而,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
走近作者
《 观 火 》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梁遇春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然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烈焰中去,从容起舞。
作品简介
火的可爱之处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喜欢火?用从原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驱散寂寞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火的确是最可爱的东西”
点燃梦想
带来希望
“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干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作者在文中写到“看到海而不发出赞美词的人必定是个傻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悟读课文,揣摩语言
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拜伦是在赞美海,突出强调海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实际上是用了衬托的手法;
以作者自己对海的漠然,来衬托其对火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又说“回想到从前在北平时一块儿烤火的几位朋友,不免引起惆怅的心情,这篇文字就算做寄给他们的一封信罢!”为什么火会引起作者的“惆怅的心情”?
悟读课文,体会主旨
火具有一种矛盾的性质,一方面,它是绚丽的、迷人的;另一方面,它是短暂的、危险的。
悟读课文,体会主旨
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然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烈焰中去,从容起舞,火所蕴含的悲剧性在于它注定要熄灭,因而它的燃烧就具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悲壮色彩。即使是观火,也是一种把自己燃烧进去的视角.他早已知道生命的火焰最终将熄灭,变成一堆灰烬,所以这投入就带上了一丝悲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