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曹操
1、理解“忧”的内容及原因,把握作者情感。
2、初步掌握通过意象、用典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学习目标
勾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1、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其特点(1)篇幅可短可长;(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2、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
知识链接
“歌行”是我国 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乐府诗一类。其特点:(1)篇幅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 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4) 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自主检测
古代诗歌
可短可长
声律、韵脚
句式
自主检测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 和人民的苦难,抒发 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具有鲜明的 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即 、曹丕、曹植。
曹操
现实的动乱
建功立业
时代特征
艺术风格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譬如朝露 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鼓瑟吹笙 何时可掇 越陌度阡
契阔谈讌 绕树三匝 周公吐哺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何时可掇:
但为君故: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自主检测
pì
jīn
yōu
shēng
duō
qiān
yàn
zā
b?
对着
多少
拾取、采取
只是;
缘故
向南
周、圈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请用意象或原文诗句回答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文本分析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这几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朝露”和“明月”的本体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忧”的内容是什么? ——1、2组讨论
文本分析
3、作者要找什么样的人才呢?又将以何种态度对待人才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3、4组讨论
2、这几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朝露”和“明月”的本体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忧”的内容是什么?
(1)作者把人生比作“朝露”,忧的内容是人生短暂。
“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也都借“朝露”表达人生短暂。
文本分析
(2)作者用高高明月,不可掇,来比喻人
才难求。忧的内容是人才难求。
3、作者要找什么样的人才呢?又将以何种态度对待人才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文本分析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
用典,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诗句,凝练生动地描写出对待人才的态度。
用典作用:
(1)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
之暗示。
(2)减少语辞之繁累。
(3)美化词句,增加文化底蕴。
(4)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
文本分析
4、《短歌行》写于建安十三年,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朝中也位至丞相,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我等看来早已功成名就,为什么还会如此之“忧”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1)曹操是乱世奸雄,有政治野心。
文本分析
(2)正是这份政治野心,让他所追求的功成名就是常人不敢企及的天下一统。
(3)而诗中诗人也正是运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周公自比,委婉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4)所以他“忧”的自己天下一统的功业还未完成。
鹊桥仙(2013年、新课标1)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迁移拓展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愤懑。
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酒徒”
“封侯”
“江边渔翁”
迁移拓展
1、背诵全诗
2、巩固训练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取本诗所用的一种主要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
?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