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学理工的青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 1、通过学习六位诺贝尔科学家获得者对中国青年的寄语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思想、精神的关注与探索。
? 2、在阅读中筛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六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寓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课外查阅的资料的整理及科学家的观点的筛选与整理。
导入:
一、课题解说
??? 文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说明。
二、作者简介
?1、让·多塞(1916至今)法国免疫学家、医学家,在巴黎大学血液免疫实验室工作。
?2、福井谦一(1918—1998)日本化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前线电子”和“前线轨道”的概念,到60年代中期发现前线轨道的对称性可以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结果,创立前线轨道理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化学理论方面最重大成就之一。
?3、西德尼·奥尔特曼:
?4、P.G·德然纳:
?5、乔治·夏帕克,1924年8月1日出生于波兰,后移居法国,1946年成为法国公民,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探测器多丝正比计数管,在发明研制多种粒子探测器和多丝正比室方面功勋卓著,获奖。
? 6、詹斯·C·斯科(1918至今)与保罗·波耶尔(美国)、约翰·沃克(英国)一起获得1997年诺贝尔奖。
三、内容讲解
?教材精选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寄语。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指出成功并不取决于天赋,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和勤学,同时还需要有尊重个人兴趣的客观环境。而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要有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青年或进行着科学研究的青年们尤为重要。
6位科学家的观点分别是:让·多塞:要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人应该是自由、独立、自尊的。只有尊重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的作用。?
福井谦一:要敬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注重对大自然的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认识大自然那无比的深奥,美丽与微妙。
??西德尼·奥尔特曼:读书,接受教育和努力工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P.G·德然纳:关注自然,理解自然,生命科学和社会伦理将是科学研究的广阔领域。
??乔治·夏帕克:对人性本质的研究是重新确定的研究方向,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需要的,就不要怕晚。
??詹斯·C·斯科:
(1)要激发年轻人对科学和科学传播的兴趣。
??? (2)要重视基础学科的研究,质疑人们已经接受的事物,努力拓展知识的疆界。关注研究过程,不强调结果,是一个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 (3)能够自由地交换信息,乐于思辨和系统地阐述问题,乐于追寻解决的办法,并能够体会出研究史的乐趣。
五、阅读价值取向
1、从科学家成长的路上获得某种启示,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一个人成长的路都可能不同,但成长需要精神的引导。
2、学习寄语这样一种文学样式,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